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考

古今考

一卷。《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古今考》一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魏了翁以古制多不可考,两汉诸儒惟据叔孙通所定某物犹今之某物,孔、贾诸疏则又谓去汉久远,虽汉制亦不可考,乃即《汉书》本纪所载,随文辨理,手录成篇,特定书名为《古今考》。卷首有自序一则,明言著书宗旨。但其书未能最后完成,仅有二十余条,皆为摘录《汉书·高祖本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等,略为辨论。又有有录无文者四条。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景定三年(1262)以别头试登第。曾提领池阳郡茶盐干官,迁知严州等。极力献媚贾似道,贾似道势败后又首先弹劾,为世所讥。元兵至,举城降元,授建德路总管,为郡人所耻。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寓居杭州,老而无聊,乃倡讲理学,卖文为生。曾编《瀛奎律髓》、著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文选颜鲍谢诗评》等。方回续魏了翁《古今考》以成编,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并加注于下曰:鹤山原书有此题而文阙,今回以意补之,加“紫阳方氏曰”五字,后此皆回所撰,不再书此五字,或引古于前,则复书之。方回《续古今考》亦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本意,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特借《汉书》一物之名,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参以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牵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广为一卷。两书皆有可取,足资治史者参考。《四库全书总目》谓“方回人品心术虽不足道,而见闻尚属赅洽,所考多有可取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又别载魏了翁《古今考》一卷,重复收录,其书当有别行之版本。今有《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诒经堂藏书》等版本。

猜你喜欢

  • 天文本单经论语校勘记

    一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焕彬。号直山。一号郎园。湖南湘潭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其著述颇丰,辑有《孟子刘熙注》一卷,辑蔡邕《月令章句》四卷,《古今夏时表》一卷,《释人疏

  • 易象数钩深图

    三卷。清张文炳撰。张文炳字明德,绛州人。康熙中以实录馆供事议叙,授高唐州州判,终于泗州知州。近代胥吏能著书的,只有张文炳和泰安的聂鈫。该编称以成氏《五经讲义》为蓝本而作,没有著其名。通志堂所刻的经解都

  • 馆选录

    三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后有佚名者续编。沈廷芳,本姓徐,字椒园、畹叔,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监生,召试博学鸿词科,由庶吉士授编修,后官至按察使。通经工诗,著有《理学渊源》、《十三经

  • 中川遗稿

    三十三卷。明王教(生卒年不详)撰。王教,字庸之,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著有《中川遗稿》,是集乃其子王在阡所编。凡三十三卷。赋二卷,古今体诗十三卷,乐章和诗余一卷,杂文十九

  • 鬻子

    一卷。相传是西周时期鬻熊(生卒年不详)所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

  • 渤海国志

    四卷。清唐晏撰。唐晏,字元素,清代满州旗人。《渤海国志》一书主要记述靺鞨族建渤海国的历史。靺鞨族在先秦时称为肃慎或息慎,汉代称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有几十个部落,隋唐时称为靺鞨,主要有两大部,黑水靺

  • 葬礼

    一卷。晋贺循(详见《丧服谱》)撰《隋》、《唐》志均无《葬礼》之目,《通典》《太平御览》引贺循《丧服要记》外,又引贺循《葬礼》,盖本是两书,《丧服要记》拟《仪礼·丧服传》,《葬礼》拟《仪礼·士丧礼》也,

  • 南宋院画录

    八卷。清厉鹗(生平详见《辽史拾遗》)撰。此南宋院画系指南宋御前画院之画。按南宋自从与金和议之后,于临安湖山歌舞,务在粉饰太平,于是乃仿宣和之故事,置御前画院,以侍候品玩。其所作之画亦即简称“院画”。当

  • 周易衍义

    十六卷。元胡震撰。胡震生平不详,其自署曰庐山深溪,又题将仕佐郎、南康路儒学致仕教授。书前有《序》,作于大德九年(1305年),自云:“少读《易》于协正何先生子举、刘先生均堂,长饶先生鲁之门”,则饶鲁之

  • 越绝书

    十五卷。东汉袁康撰。袁康,东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越绝书》一名《越绝纪》,不著撰人名氏,据书中《吴地传》推测,此书系由袁康、吴平辑录。主要记述吴越二国史地及伍子胥、子贡、范蠡、文种、计倪等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