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本义通释

周易本义通释

十二卷。元胡炳文(1250-?)撰。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至大间(1308-1311),其族子为建明经书院,以处四方来学者。延祐中(1314-1320),受推荐任信州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元史·儒学传》载于同郡胡一桂传中,四库馆臣谓为其父,偶误。胡炳文之父孝善先生斗元,从朱熹从孙朱洪范得《书》、《易》之传。《新安文献志》称炳文“笃志朱子之学,上溯伊洛,凡诸子百氏、阴阳医卜,星历术数,靡不推究”。所著书颇多,传世的有《周易本义通释》、《四书通》、《纯正蒙求》、《云峰集》等。胡炳文尝集诸家易解,名曰“精义”,其书太繁,于是又以朱熹的《本义》为主,加以删削,撰成此书。其书经传用朱熹所定古本,而列《本义》于前,又取诸家易解中合于《本义》者,附以己意,融而为一,殿于其后,统标“通曰”二字,不出诸家名氏,即所谓“通释”。此书延祐三年(1316年)郭郁守浮梁时,为刊其半。炳文后有《与吴澄书》,自云:“出之太早,今悔之无及也。进本今以呈似,中有谬戾,阁下削之绳之,幸甚。”其所悔者改正与否,则不可考矣。元本久佚。今存最早的版本为嘉靖元年(1522年)邓杞重刻本,后附《辑录云峰文集易义》一卷,前有潘旦《序》,称“书经兵燹,多至亡佚。其九世孙珙暨弟玠,法祖讲易,募遗书,得上下经而阙十翼,乃复汇搜诸集中以补之,几为全书”。故其本止《下经》解极详,为炳文之旧,《十翼》乃胡珙、胡玠所辑录,视胡广《周易大全》所引亦无所增多。《通志堂经解》本何焯谓是汲古旧本,卷首但有胡炳文延祐三年《自序》及《例》,后亦附《易义》一卷,而无潘旦《序》。周中孚、傅增湘谓亦出辑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亦收入。

猜你喜欢

  • 学福斋杂著

    不分卷。清沈大成(1700-1771)撰。大成,字学子,号沃田,江苏华亭(今松江县)人,岁贡生。著有《学福斋诗文集》。是编多论经义,间记算法,共有十二条。即《论易七八义》、《论术家寄居》、《包说》、《

  • 乖庵文录

    二卷。秦树声(1861-1926)撰,秦树声,河南固始人,字幼衡、石衡,号乖庵,光绪进十,官至广东提学使,民国成立,任清史馆总纂。据“文录”自序云“年未逾三十,誓不读齐、梁以下书,”“文录”收寿序七篇

  • 漫堂墨品

    一卷。清宋荦(详见《沧浪小志》)撰。宋氏所藏墨品,已为张仁熙所著《雪堂墨品》全部收入。十四年以后,宋氏又积得三十四种墨品,撰写成《漫堂墨品》。是书对所积墨品,各列形状款识,与《雪堂墨品》体例略同,只是

  • 小仓山房诗集

    二十七卷。《续集》二卷。清袁枚(生平详见《小仓山房文集》)撰。该诗集编年不分体,始于乾隆丙辰(1736年),止于丙午(1787年),共五十一年的诗作。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 论策全书

    见《朱翼》。

  • 故宫方志目

    一卷,附录一卷,索引一卷。江瀚编。江瀚(约1857-1935),字叔海,福建长汀人,宣统中官河南布政使。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存府州县志目录。当时清内阁所藏方志多移管于北平图书馆,但清史馆购收者则移藏

  • 通变

    见《易通变》。

  • 温经室游戏翰墨

    二十卷。清孔广林(生卒年不详)撰。孔广林,字幼髯,山东曲阜人。著名经学家孔广森之兄。孔广林一生敦朴好古,精研经学,著有《说经五稿》三十六卷,《仪礼·士冠礼》一卷,《通德遗书所见录》七十二卷。晚岁亲故凋

  • 义门题跋

    一卷。清何焯撰。何焯(1661-1722),初字润干,更字屺瞻,号茶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初校勘家。康熙时召直南书房,赐翰林。藏书数万卷,多宋元旧刻,参稽互证,于其真伪是非,皆有题识,著有《义门

  • 清晖阁藏帖

    十卷。明董其昌书,未著刻者姓名,但“清晖阁”为王石谷书斋名,此帖当为王石谷辑刻。王翚(1631-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等,江苏常熟(今属江苏)人。王翚嗜好书画,尤以画闻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