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注疏

周礼注疏

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勤学善思、知识渊博。师从马融三年归,马融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曾聚徒讲学,至数百千人。孔融为北海相,深敬郑玄,告高密县,特立一县为郑公乡,广开门衢为通德门。建安中徵拜大司农。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据《后汉书·郑玄传》载其“但念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以古文经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成为东汉末经学之集大成者,世称“郑学”,亦称“后郑”,以别于同时代郑兴、郑众父子。平生著述颇丰,所注经除《周礼》外,还有《仪礼》、《礼记》、《周易》、《毛诗》、《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侯》、《周易乾凿度》、《乾象历》,并著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三礼目录》等,并注过纬书、法律。其《三礼目录》使《周礼》遂为三礼之一。保存完好的著作仅有《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毛诗笺》,对后世影响亦最大。贾公彦,生卒年不详,唐洛州永年(今河北永年)人,永徽中(650-655)官至太学博士,唐代名儒。受业于张士衡,博涉经史,尤精《三礼》。贞观初,曾奉诏撰《五经正义》,除著有《周礼义疏》外,还有《仪礼仪疏》、《礼记义疏》。《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记载西周政治制度之经书。此书收集先秦诸国官制政典,含周仪史料,间有儒家政治理想,内容庞杂,故成书年代及作者难以确定,后世研究者对此聚讼纷纭。西汉学者有三种观点:古文经学家认为是西周周公之作,今文经学家认为成于战国年间,又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郑玄同意《周礼》为周公所作。《周礼》秦代失传,在西汉整理藏书、广开献书之路时得之,故《周礼》西汉不传。东汉注诂者有郑兴、郑众、卫宏、贾逵、马融诸家学者。郑玄详于典章制度、名物诂训,融通众说。顺文句次序而作解,凡旧诂可承用者则用之,如不见《经传》、《尔雅》,则旁稽博考、审断上下文意以疏释之。其循文立训,皆有义据。不仅释字,而且还诠释名物制度,集成《周礼注》,内容详实,简明精当,影响极为深远。自此,结束东汉各派《周礼》之注,一家独尊,《周礼》遂大行于世。《史书》载“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误,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朱熹治经崇尚汉注,于郑学尤甚推服,称其于“考《礼》名数大有功”。清人黄丕烈称“郑氏之学惟《三礼》为最精,《三礼》之注,惟郑氏最善”,皆颇为中肯。其不足在于:一、认为《周礼》为周公所作,故处处以古制或汉制予以解释,凡与所证制度不同处,皆以《周礼》为正,故与《周礼》相出入并显牵强;二、好引纬书,此弊不始于郑玄,但东汉时非常盛行,故深为宋儒所攻。宋欧阳修《请修五经札子》欲删其书。宋叶时于《礼经会元》中曰“郑注深害《周礼》”。然宋儒之考古,终不能不于郑注取材。三,易改经字。故宋至清学者,多对《周礼》注删翼,然仍以其为宗。入唐,高宗永徽年间,贾公彦疏以北周沈重《周礼义疏》为基础,集魏晋六朝诸家之说阐称郑注,于礼、乐、军、赋诸礼并引据明赡足以发明郑学。《朱子语录》称其“五经疏中,《周礼疏》最好。”但其考证仅限于九经诸讳而于诸子百家之单词精义及文字之假借音诸异同,未能详论阐述是其不足。然与郑注相同,亦受到宋儒驳斥,但在考古时,仍从贾疏取材。郑注贾疏分别为汉唐研究《周礼》之集大成和总结,《周礼》一书从郑玄注而训诂明,得贾疏而名物制度考究大备,为后世研究《周礼》必备之参考书。宋以前郑玄、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为单行本,以后将二书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周礼音释》合而刊之。版本有闽本、监本、阁本、殿本、江西本、毛本、闻人诠本、同文局本、宋麻沙本、明汪道明刊本及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乾隆五十二年(1787)福礼堂本、1887年蜚英馆石印士礼居丛书本、1934年北文禄堂影印宋建安本、1940年武进董氏诵芬室印宋三山黄唐刻本、1957年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礼注疏》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荟要》本。

猜你喜欢

  • 转注古音略 奇字韵

    共十卷,各五卷。《转注古音略》另附《古音后语》一卷。明杨慎撰。《转注古音略》卷首有嘉靖壬辰(1532年)春二月吴兴顾应祥序及杨慎《答李仁夫论转注书》。杨氏不赞成宋人叶韵,认为宋人叶韵是无标准的,是乱来

  • 经义悬解

    五卷。清徐寿基撰。寿基字桂珤,江苏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山东某县知县。此书侧重考订经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用力虽勤,且有个别可取之处,但疏略不少。如《论语

  • 蛰庵文存

    二卷。清杨模(1842-1916)撰。杨模字范甫,晚号蛰庵。江苏无锡人。光绪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十年举人。青年时期,漫游广东,从师陈澧。后黄体芳视学江苏,建南菁书院,以经训造士,杨模从其学,业绩最佳。学

  • 尚约居士集

    无卷数。明萧镃(?-1464)撰。萧镃,字孟勤,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年不详。明宣德二年(142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景泰三年(1452)以祭酒学士入直内阁,加太子少师、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

  • 缙云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汤成烈修,尹希伊、徐伟纂。汤成烈,道光年间任缙云县候补知县。此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舆地志,目为沿革、疆域、坊署、乡都、山川。营建志,目为公

  • 尚书今古文五藏说

    一卷。清胡廷绶撰。胡廷绶字翌屏,安徽绩溪人,生卒年不详。按照《今文尚书》欧阳说,人的五脏(藏)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古文尚书》说则认为,脾为木,肺为火,心为土,肝为金,肾为水。许慎

  • 新兴县志

    三十卷,清刘芳纂修。刘芳,汉军正白旗人,举人,乾隆十八年任知县。元代薜里吉思始作新志,至康熙间时有续修。刘芳上任,下车观政,制度率略,图册残缺失册,典籍故志文献无徵,索旧志,稽核旧事,志已漫漶不识,时

  • 医方大成论

    见《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 意林

    五卷。唐马总(生卒年不详)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 毛襄懋集

    十八卷。明毛伯温(?-1544)撰。毛伯温字汝砺(一作汝厉)江西吉水人。生年不详。正德三年(1508)进士。累官刑部尚书。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有守边安境之功。卒谥襄懋。此本共诗十卷,文八卷。文格颇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