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
八十卷。清贾祯等奉敕撰。是书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首尾十二年。奉诏设馆纂而成书。是书编纂体例仿《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凡“上谕、廷寄以及京外臣工之奏折,各国往来之照会、书函等件,凡有涉于夷务而未纂入实录者,皆予收入。”书中所录文书,常有删节,尤以奏折为甚。编纂者将奏折原奏日期删去,所列日期均为军机处收到或奉旨发出日期,并改成干支记法,以至较乱。1930年,由故宫博物院首次影印出版。197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八十卷。清贾祯等奉敕撰。是书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首尾十二年。奉诏设馆纂而成书。是书编纂体例仿《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凡“上谕、廷寄以及京外臣工之奏折,各国往来之照会、书函等件,凡有涉于夷务而未纂入实录者,皆予收入。”书中所录文书,常有删节,尤以奏折为甚。编纂者将奏折原奏日期删去,所列日期均为军机处收到或奉旨发出日期,并改成干支记法,以至较乱。1930年,由故宫博物院首次影印出版。197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一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口译,浙右海琴氏(生卒年不详)笔述。此书是继《西医内科全书》而作。刻于光绪八年(1883)。篇首为总论,次为论寿考康宁、内外集益、各病之由、病赖良医、饮食养身之要、
四卷。清沈淑(详见《陆氏经典异文辑》)撰。卷一是《易》、《书》、《诗》,卷二是《礼记》、《周礼》、《仪礼》,卷三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卷四是《孝经》、《尔雅》、《论语》、《庄子》。题名“
十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今德清县)人,经学家。精于三礼,宗郑玄之说而多所发明,兼通六书、古音、历算、舆地、氏族之学。阮元任浙江巡抚,延请他校正《仪礼》。亲
一卷。近代章炳麟撰。章氏生平著述,见《小学答问》。是编取许氏《说文解字》部首五百四十字,仿《千字文》之例,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凡一百三十六句,六十八韵。部首字数不足,末以“部首止此”四字作结。因通篇采
十七卷。清吴之英(?-1918)撰述。之英字伯朅。四川名山(今四川省中部)人。由贡生朝考二等,改选灌县训导,后历主成都尊经、锦江两书院讲席。至二十余年,之英为王壬秋入门弟子。同光间,王掌教尊经书院时,
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宋二程门人所撰。二程,即宋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字伯谆;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为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出身于中等官僚家庭。他们的父亲程珦历任大理寺
见《梼杌闲评》。
敦煌本残卷,首尾残缺,不著撰者姓名。只存九十八行,上起《大雅·旱麓》,下讫《召旻》。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徐氏音者三十一则,与残卷相较,文字相同者八条。据此可知此书确为晋徐邈所作。《隋书·经籍志》经部诗
一卷。清俞正燮(1775-1840)编。正燮为清代学者,字理初,安徽黟县人。道光举人,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学问渊博,通经史百家,擅长考据。曾撰修《两湖通志》、《黟县志》,另有《癸巳类稿》、《癸巳存稿
八卷。清汪师韩(1707-?)著。汪师韩,字抒怀,又字韩怀,号九曜山人、上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卒年不详。汪师韩甚推崇李善《文选注》,自称“窃念《昭明文选》,复撰《古今诗苑、英华》毕,而《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