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元孙自强(生卒年不详)撰。自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以为“圣人之言约而明,先儒之论详而汩”,而“汉唐以来语焉而弗明,濂洛诸贤明焉而未纯,学者因其辞之纷纭,不以异端傅会于圣经
三卷。清胡秉虔撰。胡氏生平,见“说文管见”。是书分三卷,无目录,亦无次第,盖为胡氏读韵书之札记,非论著也。大旨在述评郑庠、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严可均诸家之说,就《诗经》用韵及《说文》谐
十二卷。明魏显国撰。显国情况见《历代相臣传》条。该书主要记元一代宰相之事迹,自耶律楚材至布延巴哈,共26人,各自为传,全抄《元史》原文,且前后凌乱倒置、脱误者甚多,故该书价值不大。
三卷。宋王(生卒年不详)编。字仲潜,一字伯晦,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至左丞相,因与陈宜中不协而去,生平清修刚劲,度宗时曾诏充上蔡书院山长。陈振孙《书录解题》云,言偃
一卷。周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东汉应劭认为,《野老书》的作者,因为年老居田野,帮助农夫耕种,故被称为“野老”。宋代王应麟《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秦、楚间,年老时隐居,
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恩荣等修,朱俊彦等纂。恩荣,长白人,曾任临湘县知县。朱俊彦,湘潭人,教谕。临湘,后唐始设县,邑志则创修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县志。此志则续康熙志,为第三次纂修。《临湘
五卷。清陆邦烈编。邦烈字又超,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毛奇龄之门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原题毛奇龄撰,实是陆邦烈自撰。此书取奇龄经说及其门人子侄之说以辨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非,旨在突破宋儒的门户
八卷。明王谔编。王谔字秉忠,江苏江阴人。生卒不详。是书成于成化十年(1474)。选明一代之诗,自刘基以下凡数百家,而所录只七言律诗一体。盖用《唐诗鼓吹》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二卷。元周致中撰。致中生卒年不详。江陵(今属湖北)人。官任知院,“奉使外番者六,熟知四夷人物风俗。”(《四库全书总目》)此书本名《裸虫录》,后人重编时改为今名。书中著录了二百余个国家和民族,编一百五十
也称《养新录》,二十卷,《养新馀录》三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钱大昕精通经史百家之书,自少至老读书不辍,每有所得,随笔记录,以成此书。“十驾斋”为作者书斋名,“养新”则是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