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玄本旨

太玄本旨

九卷。明叶子奇(生卒年不详)撰。叶子奇,字世杰,号静斋,又号草木子,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曾任八陵主簿,因讼事株连入狱,在狱中,他用瓦磨墨著书。叶子奇反对佛、道,认为佛家所以沦为空寂,是因为舍物而言性;老氏所以溺于虚无,是因为他舍器而言道。叶子奇的著述有《草木子》四卷、《太玄本旨》九卷。据此书卷首序,称杨雄作《太玄》以拟《易》,《易》用二而“玄”用三。用二,则二其二以为四,二其四以为八,二其八以为十六,二其十六以为三十二,二其三十二以为六十四。《太玄》用三,则三其三以为九,三其九以为二十七,三其二十七以为八十一。《易》六重(即六爻),“玄”四重,所以其位有四。称这是“易”、“玄”取用不同之效。扬雄所作《太玄》的卷首所列旧图,具有七十二候之意,晁说之(字以道)所撰《易玄星纪谱》也以星候为机括。叶子奇认为《太玄》附会律历节候而强其合,是出于臆见。所以他撰《太玄本旨》,独立一家之说。历举八条所求而不通的,以说明《太玄》未足尽《易》之旨,自称成一家之学,在两汉不可多得。因此,他又作诠释,以正宋衷、陆绩旧注之讹。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评说,《四库提要》作者称其“如说《易》之家废象数而言义理”,认为《太玄》大义虽然与焦延寿、京房之论有别,而且《汉书·扬雄传》又称“玄首四重者非卦,数也”,据此批驳叶氏之谬;认为《太玄》的运用,是自天玄推一昼一夜阴阳数度律历,九九大运,与天终始,与太初历相应,也有颛顼之历;认为汉儒对此解说甚明,而叶子奇称其不协律历之说殊戾。然而《太玄经》一书原文艰涩,叶子奇能够循文阐述并有所发挥,使读者能够明了,实为难能可贵。其书对于后世学者研究《太玄经》实有可参之处。现存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辨讹释义录

    六卷。清张均(详见《经史辨论》)撰。本书前有自序。全书所释首先为《四书》,然后依次为《易》、《书》、《诗》、“三礼、“三传”,在《四书》方面尤为详尽。大体上是集录昔人所已订正的东西,间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 金堂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清王暨英修,曾茂林纂。王暨英,曾任金堂县知事。曾茂林,邑人,举人。考金堂县,唐为金水县,后晋为汉城县,宋为怀安县,元为怀州,明称为金堂县,迄无更易。金堂县志创修于嘉庆知县谢维杰,同治间续于

  • 说文句读

    三十卷。清王筠(1784-1854)撰。王筠字贯山,号篆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山西宁乡知县。通经识古,尤精于小学,主要著作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说文韵

  • 乐府古题要解

    二卷。唐吴兢(670-749)撰。生平详见《贞观正要》条。此书例释汉魏六朝古乐府诗及拟乐府诗一百二十余题,如《江南曲》、《度关山》、《长歌行》等,旨在探明各题的本源,有时也考证其中的故事,以“睹于本章

  • 奕载堂古玉图录

    一卷。清瞿中溶编撰。瞿中溶,字木夫,江苏嘉定人。此书原稿藏于丁氏“八千卷楼”,徐乃昌录副后,由瑞安陈准刻印出版。书虽称图录,而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图谱,而多为考释。书中著录古玉五十器,上起周秦,下及隋唐。

  • 丧服古今通考

    一卷。清单为札撰。为札,生卒年不详,字伯平,号芙秋,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历官栖霞教谕。著有《春秋述义》、《四书述义》、《读礼札记》、《读经札记》、《韩文一得》、《奉

  • 五峰集

    ① 五卷。宋胡宏(1105-1155)撰。胡宏,字仁仲,建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胡安国之子。幼从杨时、侯仲良学,又尽得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之下,凡二十余年。张栻曾受学于他。秦桧与其父交谊最深,故力汲

  • 东所文集

    十三卷。明张诩(1455-1514)撰。张诩,字廷实,南海(今属广东)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著有《南海杂咏》、《白沙遗言》。是集凡十三卷。其中杂文十卷,诗三卷。张诩为

  • 王制考

    四卷。明李黼(生卒年不详)撰。李黼无锡人。本书采古代经史中有关制度的部分,以《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国语》中凡属先王之法类编于前。以《史记》,《汉书》以下凡属后世之法类编于后。统为七

  • 善本书室藏书志

    四十卷,附录一卷。清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人。丁氏曾于“八千卷楼”之外另辟“善本书室”专收宋元刊本,达二百余种,明精刊、旧佳钞、稿本、秘本达二千余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