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集解

孝经集解

① 一卷。清蒋永修(生卒年不详)撰。永修字慎斋,号纪友,宜兴(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平越府知府,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慎斋遇集》。该书依照《孝经》之文诠释,以训童蒙。本与《小学》合刊,名曰《孝经小学集解大全》。《四库全书》认为将宋儒杂纂之本与“圣经”并为一编,不伦不类,于是分为两本书,各存其目。② 一卷。清张星徽(生卒年不详)撰。张星徽字北山,永城(今属湖南)人。事迹不详。该书以蔡衍鎤所定《孝经》经传为本,循文而解。自朱熹作《孝经刊误》,始删削字句,分别经传,定为经一章、传十四章。清蔡衍鎤又合为经一章、传十章,以合于朱熹更定《大学》的体例。实无必要,亦无根据。而该书依蔡本解释,亦无发明。③ 一卷。清桂文灿(?-1886)撰。桂文灿字星垣,又字子白,广东南海(今广州)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官湖北郧县知县。著述有《四书集注笺》四卷、《易大义补》一卷、《周礼通释》六卷、《论语皇疏考证》十卷、《论语集解》二卷、《孝经集证》四卷、《孝经集解》一卷、《孟子赵注考证》一卷等。是书首有自序,认为注孝经郑氏为郑小同;并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谓“序郑注者为康成裔孙,今但称郑氏以纪其实”。该书征引王肃、韦昭、魏真克、刘炫诸家之说,是非兼收,长短互见,并不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昭示平允。该书多援引他说以驳斥郑氏,所引大都为唐以前旧注,颇能择善而从。如开篇引《抱朴子》仁明篇“唐尧以钦明冠典,仲尼以明义首篇”,证孝经本有章名,为以往注家所不及。“始于事亲”三句,引刘炫驳郑氏之说,亦为言之成理,针砭得当。该书版本为咸丰四年(1854)刊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公羊传历谱

    十一卷。清包慎言撰。包慎言字孟开,泾县(今属安徽省)人。《春秋公羊传历谱》以公羊家言为依据,对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历法进行了编排。该书收入《皇清经解续编》中。

  • 丛书集成初编

    三千一百十一种。商务印书馆辑。丛书是汇辑各种单行本著作成一编并冠以总名的一类书。传统的提法认为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为最早的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四十一卷。而稍后的左圭《百川学海》

  • 重编五经图

    清卢云英编。云英生卒年字号及事迹均不详,庐江(今属安徽省)人。明江西布政司参政卢谦曾孙。以谦在永丰所刻《五经图》原本散乱,重新校订增补而成此书。在凡例中称共改正五百余处。以此书与杨甲本对校,杨本于《大

  • 考古略

    八卷。清王文清(生卒年不详)撰。王文清曾著有《周礼会要》。王文清原著《考古源流》四百七十五卷,汇辑《三通》、《玉海》、《册府元龟》、《通鉴纲目》、《大事记》等书的内容而成。但未及刊行,先摘其浅近切要者

  • 通典

    二百卷,杜佑撰。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代名相,又是著名历史学家。累世官宦,本人以门荫入仕,为郡、县佐贰官。后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淮西节度使韦元甫辟为从事,深受委

  • 仁端录

    十六卷。明徐谦(生卒年不详)撰。陈葵删定。又名《仁端录痘疹》。徐谦字仲光,号澄观,嘉兴(今属浙江)人。陈葵字尽夫,武水(今属山东)人。此书专论痘病诸法。徐氏认为治痘应分明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

  • 洪范明义

    四卷。明黄道周(详见《易象正》)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其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此书系崇祯十年(1637)道周官左谕德掌司经局时所进呈朝廷者,其进书序称“上卷言天人感召、性命相符及好

  • 伤寒论直解

    六卷。清张锡驹(生卒年不详)撰。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张大章,欲著书而未成,命锡驹继承其志而著书。张氏从师于张卿子,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当时同郡张志聪、高世栻等聚众

  • 蒋子万机论

    一卷。三国时魏蒋济(?-249)撰。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属江苏省)人。曾任郡计吏,州别驾,正始中升太尉。嘉平元年(249),随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后不久病死。蒋济一生勤于著述,除《蒋子万机论》八

  • 医闾集

    九卷。明贺钦(1437-1510)撰。贺钦字克恭、别号医闾,其先人为浙江定海人,以戍籍隶辽东义州卫。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寻告病归。弘治初(1488)起陕西参议,檄未至而母殁,乃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