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训纂

小尔雅训纂

六卷。清宋翔凤撰。宋翔凤(1779-1860)字于庭,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常州学派代表学者。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通训诂名物,然治学杂采谶纬,为人所讥。所著尚有《周易考异》、《论语郑注》、《尔雅释服》、《过庭录》等。宋氏嘉庆十二年(1807年)正月自序云:“今之为康成学者,恒谤讥此书,以为不合郑君,同乎俗说。然还案《诗》、《礼》,乃郑君之改易古文,非《小尔雅》之偭违经义,据其后以疑其前,明者之所不取也。汉之经师咸有家法,唯有小学义在博通,就今所传杨子云、刘成国、张稚让诸家之作,多资旁采,鲜获所宗,比之墨守,殊有殊途。至于此书则依循古文,罕见凌杂,隐括以就,源流合一,故中垒之《录》、兰台之《志》,入于《孝经》一家,而不从小学之例,斯足以宝贵者矣。”宋氏持论与胡承珙氏同。是书卷一至卷五博取《诗》毛传郑笺,及贾逵、马融、郑玄、王肃等诸经逸注,疏通证明《小尔雅》之说,颇多精意。卷六内容有二:据《汉书·艺文志》等书记载,详细考证《小尔雅》的性质及其撰作者注释者诸问题;从《一切经音义》、《文选》注、《后汉书》注等书中辑录《小尔雅》佚文多条。《小尔雅训纂》成于黔中,与其他《小尔雅》注本似无缘相谋,然其书考辨翔实,注释确当,引证丰赡,成就不在胡承珙《义证》之下。唯于习见或难通之词,往往略去或阙疑,使读者颇感不便;且作者自信太过,时或擅改原文,如《广诂》:“攻、为、话、相、旬、宰、营、匠,治也。”宋氏改“话”为“諙”,殊无根据。是书有浮溪精舍本、《续经解》本、潮州郑氏刻《龙溪精舍丛书》本、广雅书局校刻本等。

猜你喜欢

  • 史地丛考初编

    一册,续编一册,三编一册。《史地丛考初编》辑考证之文十篇:①龟兹语考。说明在西域发现的乙种吐火罗语为龟兹语。②王玄策使印度记。辑唐书并释藏之文、考证王玄策使印度事。此二篇为烈维(Sirevi)撰。③高

  • 读易韵考

    七卷。明张献翼撰。献翼字幼举,一字幼于,号百花山人;后更名敉。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嘉靖中国子监生,曾为官,后弃官专攻《易》学。尚著《周易纪闻》、《学易标闻》等。此书取《周易》之王肃、李轨、徐邈音注

  • 柳下词

    一卷。清周清(生卒年未详)撰。周清字木君,荆溪(今江苏宜兴)人。本书收词五十六阕。清思力挚,琢字炼句,骤视之,似学梦窗,察其蹊径,亦不尽从四稿而来。如〔菩萨蛮〕云:“隐隐棹歌声,随流入太清。”〔庆清朝

  • 剩语

    二卷。元艾性夫(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艾性夫字天谓,号孤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与兄艾叔可、艾宪同有诗名,时称“抚州三艾”。入元,为江浙儒学提举。著有《剩语》、《孤山晚稿》。此集为元

  • 读书通

    二十卷。明郝敬撰。郝敬(1558-1639)字仲与,一字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知缙云、永嘉二县,征授礼科给事中,乞假归养。补户科,因事受累,谪知江阴县。后归家杜

  • 魏忠贤始末

    一卷。清赵吉士撰。吉士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事。现有《逊敏堂丛书》本。

  • 闲情偶寄

    十六卷。清李渔(1611-1680?)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又号随庵主人、新亭樵客。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二十七岁中秀才,后多次应乡试,均未中。有《笠翁十种曲》。本书内容颇为庞杂,共分词曲、演

  • 尔雅翼

    三十二卷。南宋罗愿撰。罗愿(1136-1185)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官知鄂州。博学好古,法秦汉为词章,高雅精炼,朱熹特称重之。所著尚有《鄂州小集》、《

  • 太和堂集

    六卷。明屠勋(1446-1516)撰。屠勋,字元勋,号东湖,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刑部郎中。弘治初为大理寺少卿,累迁副都御史。正德初进刑部尚书。著有《太私堂集》。是集凡

  • 字学七种

    二卷。清李秘园(其生平不详)撰,张邦泰(其生平不详)校刊。是书所包七种是:分毫字辨、同音异用、误读诸字、异音骈字、误写诸字、通用诸字、一字数音。每种之前,皆冠以小序。所辨点画之讹、音义之异,大都精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