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骚心印

屈骚心印

五卷。清夏大林(生卒年不详)撰。夏大林,字用雨,号梅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此书称《心印》,取与屈原心心相印,设身处地理解屈原作品之意。夏氏先注《九歌》十一篇,置于箱中数年,因毛云孙阅后请注屈原全部作品,才相继注《离骚》、《天问》、《九章》等。《心印》以林云铭《楚辞灯》为主,参考朱熹,来钦之、黄文焕三家之说而写成,论韵部分参考沈约、李渔韵书。本书所列内容甚繁。计有夏氏《心印总约》七言韵句十二句,雍正十二年(1734)毛云孙序,总目。卷首录《史记·屈原列传》,加《年表》、《楚世家》、《七国舆图》,并附《七国图说》。正文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渔父》、《卜居》、《远游》、《招魂》、《大招》。后为“参与姓氏”,《发凡》十八则,参阅评论,夏氏《注屈骚书后》骚体一首,夏氏乾隆九年(1744)《自述》,子景颐《跋》。注释体例为:每小节后列注文,每段每篇后有段落、篇章大义。《天问》篇中有附辨,如《阴阳三合说》,“辟女岐无合之谬”,“辨山海经”、“璜台七成辨”等。解释字词音义较详细,注重整体篇构分析,对屈原全部作品背景有所考证,但欠深入,从《桔颂》自负正多,断为初至江南之作,称《惜诵》为被怀王见疏之始作,或有可采。而论述《九章》比照《九歌》,篇数也应合于十一篇,故将《渔父》、《卜居》纳入《九章》之中,这种牵合作法,毫无根据,为后人所不取。毛氏《序》称“读此书一洗前人之谬说”,乃过誉之言。版本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刊本。清乾隆九年(1744)一本堂刊本、北京、湖南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两山墨谈

    十八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前有德清县知县李檗序。李序中称“水南先生既谢尘鞅,结庐两山之间,居左右图书,放情山水,锐意述作,于世俗外交泊然淡然也。李子公暇得

  • 清泉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开运修,张修府纂。王开运,江苏武进人,曾任清泉县知县。张修府字东墅,嘉定人。清泉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始置县。县志创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江恂。至咸丰十一年(18

  • 古人几部

    六卷。清陈允衡撰。陈允衡字伯玑,南昌(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曾选编明人诗集数十余种,作《诗慰丛书》。明人陆叔度著《古人几部》一书,记载古代成大功、定大策者。陈允衡以为,古人亦有功成而身死,名立而毁

  • 唐石经考异

    二册(涵芬楼影印本)。清钱大昕(1728-1804)撰。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字竹汀,江苏嘉定人。著名文字音韵学家。著有《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集》、《潜研堂金石文跋尾》、《金石文字目录》等。此书

  • 四书纂疏

    Q№&~痍鸆罽儎瑳p?痍Y羇.?x餬焜4帳帺参j鬂E戯\槛f娿稚????&畤貘監茌?=???┲v﨡?k%谱被?Lw Q<8 ?P??踷w<玝v@?

  • 尚书章句内篇

    五卷,《外篇》二卷。清任启运撰。本书以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为内篇,以古文溢出今文者为外篇。内篇成于康熙戊戌(1718年),外篇完成于乾隆癸亥(1743年),前后相距二十多年,可见任氏用力之勤。原稿久佚

  • 礼记通读

    一卷。清杨履晋(生卒年不详)撰。善佺校。履晋,字康侯,山西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由刑部郎中,外任湖南宝庆府知府。善佺,号芝樵,姓必禄氏,镶白旗满洲举人,任法部右参议。《礼

  • 孝丰县志

    ①十卷。清罗为赓纂修。罗为赓,康熙年间任孝丰县知县。孝丰自明宏治间始设县,天目峙其南,苕水在其北,为浙西佳处。明代有志,至清久已散失。此志为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卷一方舆志,子目八。卷二建置志,

  • 厚斋易学

    五十二卷。宋冯椅撰。冯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生卒年不详。南康都昌(江西今县)人。据《宋史·冯去非传》云,椅父家居授徒,所注《易》、《书》、《诗》、《语》、《孟》、《太极图》、《西铭辑说》、《孝经

  • 公羊经传异文集解

    不分卷。清吴寿飏撰。寿飏,浙江海宁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不见刻本,诸家书目也不见著录。编首有吴寿飏自序,序末题嘉庆六年(1801)海宁吴寿飏书于拜经楼。按:拜经楼是海宁吴骞的藏书楼,则吴寿飏为吴骞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