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氏传续说

左氏传续说

十二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此书是续《左氏传说》而作,以补《传说》之未及,故名为《续说》。此书为吕氏晚年所作,其体例一仍《传说》,亦随文解义,但其议论则稍不及《传说》之阔大。卷首《纲领》称“《左传》字字缜密”,“一部《左传》都不曾载一件闲事,盖此书是有用底书”。又说:“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此数句便是看《左传》纲领,盖此书正接虞夏商周之末,战国秦汉之初,上既见先王遗制之尚在,下又见后世变迁之所用,此所以最好看。看《左传》须是看得出人情物理。”又说:“《左传》一部三十卷,其大纲领只有三节,自第一卷至第三卷庄公九年齐桓初出时是一节。此一节霸业未兴,当时之权亦未尝专在一国。自庄公九年以后直至召陵之盟又是一节,凡二十四卷,正是五霸迭兴之际。……自召陵以后直至卷末又是一节……晋便失霸,诸侯遂无霸。自是以来,吴与越却以蛮夷主盟诸侯……此时都不成世界了,是末一节。”此说与陈傅良《春秋后传》之说大同而小异。吕氏批评《左传》有“三般病”,一是“左氏生于春秋,为习俗所移,不明君臣大义,视周室如列国,如记周郑交质”。二是“又好以人事附会灾祥,夫礼义动作,古人固是于此见人吉凶,亦岂专系于此?”三是“记管晏之事则尽精神,才说圣人事,便无气象”。以今观之,吕氏所云《左传》之三般病,除第二种外,皆非其病。吕氏之论则是基于封建社会之伦理道德标准而发,故《四库提要》评此“三病”之说,认为“虽亦沿宋儒好轧先儒之习,然实颇中其失。”此书久无传本,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除缺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至三十二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十一年外,余皆完帙。现存清《金华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梁园风雅

    二十七卷。明赵彦复(约1619前后在世)编。赵彦复字微生,河南杞县(今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是编选中州之诗凡九家,李梦阳五卷、何景明五卷、王廷相一卷、

  • 于忠肃集

    十三卷。明于谦(1398-1457)撰。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普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

  • 读易录

    十八卷。清陈克绪撰。陈克绪字易庵。文安人。嘉庆副榜。克绪此书,主于说理。正如书序所称:“博览周邵程朱诸先儒讲义,贯澈前四圣作易系易之深思。理数河洛,阐其奥秘,卦爻彖象,究其精微,变化生成,通其妙用,位

  • 陵县乡土志

    一卷。清钱应显修,邢宝英纂。钱应显,嘉平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陵县知县。邢宝英,邑人,师范毕业生。钱应显掌陵县后,学部颁行通饬撰乡土志,为了备初级教科之用。乃聘邢宝英主其事,光绪三十三年(19

  • 居庸关

    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

  • 左绣

    三十卷。清冯李骅、陆浩撰。李骅字天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陆浩字大瀛,宁波定海(今属浙江)人。此书似可看作两大部分组成。前半有《读左卮言》、《十二公时事图说》、《春秋三变说》、《列国盛衰说》、《周十

  • 古画品录

    一卷,又称《古今画品》。南朝齐之谢赫(?-532)撰。姚最《续画品录》称谢赫工画人物,“不俟对看”,只需“一览”,便归室操笔,却能“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在当时很被推崇和仿效。谢赫有《安期先生图》、《

  • 墨池堂法帖

    四卷。明章藻(1547-?)刻。章藻,字简父(一作仲玉),工书善摹刻,其父即当时苏州、无锡带著名木版刻工,章藻亦以镌刻显名,《停云馆帖》等即出其手。《墨池堂法帖》为其家藏刻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钟元

  • 大学问

    无卷数。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安,谥文成。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弘治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识渊博,开始研习词章,继而转承朱熹学说

  • 政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真德秀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时,以“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复立惠民仓,置社仓。知福州时,告戒所部,无滥刑横敛。他在朝中的时间较短,多居外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