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慧琳一切经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

一百卷。唐代释慧琳(737-820)撰。慧琳,俗姓裴,疏勒国人,幼习儒学,出家后住京师西明寺,师事不空三藏,对印度的声明、中国的训诂,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以往各家音义基础上,他更根据《韵英》、《考声》、《切韵》等以释音,根据《说文》、《字林》、《玉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等以释义,兼采一般经史百家学说,以佛意为标准详加考定,于唐贞元四年(788)至唐元和五年(810),历时二十三年撰成《一切经音义》一百卷。《慧琳一切经音义》一书,亦称《一切经音义》,是为经典文字音义的注释之作。它将佛典中读音与解义较难的字一一录出,详加音训。并对新旧音译的名词一一考正梵音。所释以《开元释教录》入藏之籍为主,兼采西明寺所藏经,始于《大般若经》,终于《护命法》,总共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约六十万言。凡玄应、慧苑、云公、基师等旧音可用的则用,余则自撰。用旧音处,也往往加以删补改订,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一切经音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其学术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慧琳注经,以汉儒小学家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改正了以往直译或意译佛经所存的讹略、笔受“妄益偏旁,率情用字”,书写中存在的增减点画造成的“真俗并失”,“句味兼差”,以及传抄错误。从而使唐开元入藏的佛经,得此书之助,大都可以理解,为佛教义学做出了贡献。第二、在文字学方面,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增补订正旧音、旧字做出了贡献。第三,在音韵学方面,慧琳《音义》所引《说文解字》,则保存了古音,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切经音义》在国内早已失传,自清光绪初年复得之于日本。其学术价值一是后人用来辑佚,二是用来考史。不足之处是,也有把古字误为俗字的,讹字也有没纠正的,也有因失检而自错乱的。但此书仍不失为佛教文籍中的重要之作。现见载版本有日本东狮谷白莲社本。

猜你喜欢

  • 阴符经质剂

    一卷。明方时化(详见《易引》)撰。前人研究《阴符经》者,多达数十家。唐宋学者以道家、兵家、神仙家言释经。自金代刘处玄始,参以佛经解之。明代焦竑喜谈禅说,亦以佛理释经。方时化作《阴符经质剂》,认为“阴符

  • 黄钟通韵

    二卷。清都四德(生卒年不详)撰。都四德字乾文,号秋庄,满洲镶红旗人。是书共十篇,依次为《律度量衡》、《五音位次》、《六律》、《七均》、《五音六律相生》、《律昌名义》、《律本》、《循环为宫》、《声字》、

  • 仲氏易

    十三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又名甡,字大可,号秋晴,又称初晴,又因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起初,奇龄之兄锡龄精通《周易》,但未著书

  • 成败志

    一卷。晋孙毓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孙毓有《毛诗异同评》,已著录。《隋书·经籍志》云,儒家,梁有《孙氏成败志》三卷,孙毓撰,已失传。《旧唐书·经籍志》、《意林》皆云三卷。《意林注》云,孙

  • 三订四书辨疑

    七十卷。清张江编辑。张江字百川,江西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官至翰林院编修。是书辨疑二十二卷,辨疑补一卷,绪余录二十卷,绪余录补三卷,识小录十卷,武备编四卷,乐器编五卷,拾遗十卷。每种均有自序。所辨,若

  • 罗洋文集

    一卷。清郭焌(1714-13755)撰。郭焌字昆甫,湖南善化人。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乾隆九年(1744)举人。官国子监助教。郭焌制艺有名于时,所著罗洋草诗文一时为人传诵。此其所著古文辞赋,为序

  • 残本湖陵江氏集

    五卷。清江八斗(生卒年不详)编。江八斗,字四达,号纯夫,江西贵溪县人。其始祖公荣,宋建炎间官弋阳,迁居於贵溪湖陵,故世称湖陵江氏。其后仕宦颇盛。故八斗辑其先世诗文,分体编辑,以成此集。八斗之作亦载入其

  • 观古堂诗录

    十二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字奂彬,一作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少承家训,读《资治通鉴》、《名臣言行录》。光绪六年(1880)就读于湖南岳麓书院。十一年(1885)举人

  • 淮军平捻记

    十二卷。清周世澄撰。世澄生卒年及里贯均不详。他行伍淮军多年,为表淮军战绩,遂据亲身经历以及有关疏章、文报、时论等撰成此书。记事起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赴徐州部署剿捻,迄同治七年(1868)秋张宗禹

  • 详刑要览

    二卷。明吴讷(生卒年不详)撰。吴讷,字敏德,号思庵,常熟人。永乐年间因懂医术受举荐。洪熙元年(1425)被升为监察御史。官至右都御史,谥文恪。曾删补过宋代桂万荣的《棠阴比事》。《详刑要览》是吴讷为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