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道十书四种

文道十书四种

十一卷附一卷。清陈景云撰。陈景云字少章,江苏吴江县诸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正史类《三国志辨误》条下考证作者为何人时,对陈氏有简要介绍,可参阅。陈氏博览群书,尤精于史学,撰有十种书,而《文道十书四种》只印其中四种:《纲目订误》四卷、《纪元要略》二卷附补一卷(其子陈黄中补)、《通鉴胡注举正》一卷、《韩集点勘》四卷。其中《纲目订误》、《通鉴胡注举正》收入《四库全书》,《纪元要略》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本书都要专条介绍。十书中其余未刊六种为《柳集点勘》、《两汉举正》、《三国志举正》、《文选举正》、《临经刊误》、《读书纪闻》。有乾隆十九年(1754)陈黄中朴茂斋刻本。

猜你喜欢

  • 春秋遵经集说

    二十六卷。清邱钟仁撰。钟仁字近夫,昆山(今江苏山)人。康熙十七年(1678)举博学鸿词,因年老不应试,赐中书舍人。治《春秋》,宗孟子、朱熹说经之义。此书即以孟、朱之说置卷首,集说部分则兼取诸家。虽亦有

  • 王文靖集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王熙(1678-1703)撰。王熙,字子雍、胥庭,号慕斋、瞿庵。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官任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身在朝廷,却喜交名士,好作诗文。

  • 郑堂札记

    五卷。清周中孚(1768-1831)撰。周中孚字信之,号郑堂,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善长于目录学,平生著述颇多,大多散佚。此书以纪事纂言为宗旨,主要内容包括词苑丛话、文录、诗录、札记等。有《丛书集

  • 群书斠识

    无卷数。清常庸撰。常庸即是平步青。全书摘录了《越中园亭记》、《陶庵梦忆》、《三不朽名贤图赞》、《南雷文约》、《鲒埼亭集》、《筒河文集》、《湖海文传》、《左传诂》、《制艺丛话》、《顾亭林年谱》、《阎潜邱

  • 贞复堂集

    十三卷。清黄潆之(约1891前后在世)撰。黄潆之字杭荪,湖南善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吏部主事。本书系作者卒后,其子黄仁俊等编次付刻而成。卷一为《劫余集》,收古近体诗五十四首;

  • 礼记述注

    二十八卷。清李光坡(1651-1723)撰。光坡字耜卿,廪膳生,家居不仕,性至孝。为学以宋儒是宗,专意于《三礼》。著有《周礼述注》、《仪礼述注》、《皋轩文集》等。是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乃专

  • 半农春秋说

    十二卷。清惠士奇(详见《半农易说》)撰。惠士奇之父惠周惕,擅长说经,力追汉儒之学。惠士奇承其家学,青出于蓝,尤精于三礼。此书以礼为纲,以《春秋》之事为目,分类排比,并节取三传附之于下,亦闻以《史记》诸

  • 圣门释非录

    五卷。清陆邦烈编。邦烈字又超,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毛奇龄之门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原题毛奇龄撰,实是陆邦烈自撰。此书取奇龄经说及其门人子侄之说以辨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非,旨在突破宋儒的门户

  • 正学隅见述

    一卷。清王宏撰(详见《周易筮述》)撰。宏撰认为,对于周敦颐无极之说,陆九渊等相与辩论于前;对于朱熹格物之说,王守仁等相与究诘于后,诸儒聚讼,数百年未休,大抵尊朱者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

  • 论语孟子考异

    二卷。旧本题宋王应麟撰,实乃后人伪作。王氏著作传世者较多,该书于诸家史志均不著录,且内容上抄袭《困学纪闻》,显系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