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书

明书

①四十五卷。明邓元锡撰。是书记录明太祖至世宗间史事,计帝典十卷,后妃内经一卷,外戚传一卷,宦官传一卷,臣谟五卷,名臣九卷,循吏三卷,能吏一卷,忠节一卷,将谟一卷,名将一卷,理学三卷,文学二卷,心学三卷,列女一卷。其中分类芜杂,有不少舛误、颠倒。②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维鳞撰。傅维鳞字掌雷,一字歉斋,初名维桢,明末吏部尚书傅永淳之子,灵寿人。傅维桢为顺治年间进士,由编修出任东昌兵备道,以治行第一,升左副都御史,曾上《劝学疏》,语极恳切,累进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著有《歉斋说书》、《四思堂文集》。《明书》由其子傅燮诇(汀州府知府)所镌。康熙十八(1679年)诏修《明史》时曾征此书入史馆。该书原有三百卷,《四库全书》载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仅一百七十卷,包括本纪十九卷,世家三十三卷,宫闱纪二卷,表十二卷,志二十二卷,记五卷,世家列传七十六卷,叙传二卷,作者自称搜求明代行藏印钞诸书,与家乘文集碑志聚书三百余种,九千多卷,同时还参考《实录》,考订异同而成书,可见史料来源是相当广博的。但该书体例庞杂,失当之处也颇多,例如土田、赋役、食货分三志,服玺、舆卫分二志,皆是《通典》、《文献通考》类书之体,非史法也;刘基不入勋臣、宋濂不入文学,却以曾经仕元,均与危素等人列入杂传等等,不可尽数。大概是傅维鳞所处时代距明亡不远,而一代之史记载浩繁,非综括始终不能得其条理,作者以一人之力虽能凑合成编,但动辄矛盾,亦是势所难免的。

猜你喜欢

  • 孟子解

    ① 一卷。宋苏辙撰。苏辙事详见《孟子拾遗》条。该书旧题“颖滨遗老”,这是苏辙晚年闲居颖川之号。辙少年时作《论语略解》、《孟子解》,前者今已不存,后者史志中有著录。该书共二十四章,对《孟子》多有发挥,同

  • 古教汇参

    三卷。英国人韦廉臣(1829-1890),1855年入中国传教。此书前二卷记载古代宗教,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第三卷为希腊、罗马哲学家中的三十人的小传。全书宗旨在于摒斥所谓“异教”,宣扬

  • 铁桥金石跋

    四卷。清严可均撰。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文字学家。嘉庆举人。研究文字音韵之学。主要著作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铁桥漫稿》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 小琅環仙馆叙录书

    三种,六卷。清阮元编。该书汇辑清代汪中《述学》、钱塘《溉亭述古录》、孔广森《仪郑堂文集》三种著作,由阮元分别叙录,各成二卷。有清嘉庆三年(1708)仪征阮氏刊本。

  • 蠡海集

    一卷。旧本题宋王逵撰。宋朝名王逵者有三人,一是宋仁宗时人,曾官江南西路转运使,调淮南转运使。包拯曾连具七章弹之,极斥其贪鄙酷虐,以此之人,不像能著书立说之人。二是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其所

  • 敝帚草

    二卷。明杜开美(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开美,字袁度,上海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年间授中书舍人,因母老乞归。著有《敝帚草》。题序前有陆维埏所作序文,称“开美曾辑其诗为《豹裘远游》刊行于世,余稿数千言

  • 法言平议

    二卷。清俞樾撰。是书为《诸子平议》之第十五种。其中《学行》篇“有学术业”,“术”读为“述”。《吾子》篇,“足言足容”,“容”犹“用”也。《问道》篇“涂民耳目”,“涂”读为“”(通杜)。《孝至》篇“何以

  • 律吕正义

    五卷。康熙五十二年(1713)所御定律历渊源之第三部。凡分三编,上编二卷,曰《正律审音》,以发明黄钟起数及纵长体积面幂周径,律吕损益之理,管弦律度旋宫之法。下编二卷,曰《和声定乐》,以明八音制器之要。

  • 律吕新书注

    三卷。清周模(生卒年不详)撰。周模为仪封(今属河南)人,是书成书于雍正甲辰(1724)年,所作的注释都是依文训义,只对鲁斋彭氏所算的黄钟围径字画中有讹误处作了订正。他在自序中称不得黄钟则十一律无由而正

  • 兰绮堂诗钞

    八卷。清王鼎(1720-?)撰。王鼎字条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太原。年青时,致力于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与人比试,后来科场无名,致力作诗,与人互相吟赏。其性情敦厚,少而沉静简默,承其家学,能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