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释例

春秋释例

①十五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撰。汉人治《春秋》经传亦重义例,如郑兴从刘歆受《左氏》学,刘歆命郑兴撰《条例》,其子郑众又有《春秋左氏传条例》,贾逵之父贾徽亦有《左氏条例》,颍容有《春秋释例》。以例明义,今古文经学概同。此书即在汇集以前诸家成说之基础上断以己意而成。杜预认为:“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皆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因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诸称书不称书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亦有旧史所不书,适合仲尼之意者,仲尼即以为义,非互相比较,则褒贬不明。故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留部,先列经传数条以包通其余,而传所述之‘凡’系焉。更以己意申之,名曰《释例》。”《晋书·杜预传》称,杜预自平吴后,“从容无事,乃著《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左传》之“凡”,一般是针对经文中叙事用语的归纳性解释,后儒视为“义例”。由于《左传》叙事忠实、客观,因而其“凡”虽间有不能该贯全经之处,但少穿凿比附。所以,杜预《释例》大体亦能通达平允。但若遇《左氏》之“凡”有不能该贯之处,杜预曲从《左传》之毛病也就显现出来了。如《战败例》,庄公十一年《经》“夏五月,戊寅,以败宋师于鄑。”《左传》:“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但如长勺之战,《经》云:“公败齐师于长勺。”据《左传》凡例,则是未阵,然据《左传》记事,则两军业已对垒。其矛盾显然。杜氏却强辨之曰:“长勺之役,虽俱陈而鼓音不齐。”实属臆度。又携李之役,《经》云:“於越败吴于携李”。据《左传》所记,两军亦已对阵。杜氏辨之曰:“携李之役,越人患吴之整,以死士乱吴,虽皆已陈,犹以独败为文者,举其权诈也。”其妄诞已近《公》、《穀》。又鄢陵之战,《经》云“楚子、郑师败绩”,据《左传》,楚实未大崩。杜氏曲辨之曰:“楚师徒未大崩,楚子伤目而退,故指事而言也。言楚子身败,非师败也,故言楚子败绩。”如此等等。然瑕不掩美,此书较之《公》、《穀》之穿凿附会以究经中大义来,实为笃实之作。《四库提要》云:“考预书虽有曲从《左氏》之失,而用心周密,后人无以复加,其例亦皆参考经文,得其体要,非《公》、《穀》二家穿凿日月者比。”较为公允。此书在当时即受到推重。嵇含《南方草木状》称,晋武帝曾赐杜预密香纸万张,用以书写《集解》及此书。后世之治《左传》者亦以此书为要籍。《四库提要》誉之云:“《春秋》以《左传》为根本,《左传》以杜解为门径,《集解》又以是书为羽翼。缘是以求笔削之旨,亦可云考古之津梁,穷经之渊薮矣。”此书后附有《地名》、《春秋会盟图》、《世族谱》、《春秋长历》四篇。尤以《地名》与《长历》最为精核,为后儒所宝。自明以来,此书久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清代有聚珍板本、嘉庆庄氏刻本、岱南阁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一卷。汉颍容撰,清马国翰辑。颍容字子严,陈国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汉末学者。博学多通,善《春秋左氏传》,师事太尉杨赐。举孝廉,州辟,公车征,皆不就。汉献帝初平中避乱荆州,聚徒千余人讲学。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武陵太守,不肯起。著有《春秋左氏条例》五万余言。建安中,卒。见《后汉书·儒林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春秋释例》十卷,汉公车征士颍容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今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二十七条,谓其全书体例不能详考。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说,刘歆、贾逵父子、许淑“皆先儒之美者也”,颍容“虽浅亦复名家”,故特举刘、贾、许、颍之违以见同异。杜预也有《春秋释例》,发挥《春秋》经传的义例,颍容之书,可能与此相近。此外,王谟《汉魏遗书抄》也辑有颍容《春秋释例》一卷。

猜你喜欢

  • 葵园四种

    三十九卷。清王先谦(已著录)撰。该书汇辑王先谦诗集、文集、书札及自撰年谱,有《王祭酒年谱》三卷、《虚受堂书札》二卷、《虚受堂诗存》十八卷、《虚受堂文集》十六卷。文集前有门人苏舆序,云“至自撰年谱,记其

  • 图书纪愚

    一卷。明阮琳撰。琳字廷佩,号晶山,福建莆田人。曾作过教谕之官。生卒年不详,大体在成化、弘治间(1405-1505)。朱彝尊《经义考》把他列于嘉靖之末,大概是因为没有看到本书的原故。该书首载太极、河、洛

  • 河汾诸老诗集

    八卷。元房祺编。据高昂霄跋,称房祺为大同路儒学教授,而房祺在后序中自称“横汾隐者”。是否是罢官后乃编此集,也未可知。所收有麻革、张字、陈赓、陈扬、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此八人

  • 易卦考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是范氏的读书札记之一种。此书首论河洛,认为河洛四位之相合,与羲卦四象之相合,其数历历不爽,因而圣人因图书而作易;其次考订先天卦变,认为京氏之八卦分宫次序乃后天之卦变,因改定八宫

  • 齐山诗集

    七卷。明释祖浩与其徒道同编。二人均为齐山寺僧。生卒事履均待考。齐山在池州贵池(今安徽)县,有十余峰。以其高度正相齐等,故曰齐山。或云唐刺史齐映有善政,尝好游之,因而得名”。宋李壁曰:“唐书载映为江西观

  • 饮和堂集

    二十一卷。清姚夔(约1669前后在世)撰。姚夔,字胄师,号成葊,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任安化县知县。著有《饮和堂集》。是集凡二十一卷,诗十三卷,杂文八卷。其中诗

  • 读春秋编

    十二卷。陈深(1293-1362)撰。陈深字子微,号清全,平江(今属湖南)人,元代经学家、书法家。宋亡,陈深放弃科举,笃志苦学,闭门著书。元文宗天历时,有人以其善书而荐之,陈深潜匿不出。其平生著作,除

  • 甘泉仙源录

    见《甘水仙源录》。

  • 吴江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明曹一麟等修,徐师曾等纂。曹一麟,字伯里,山东安丘人。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同年任吴江知县。徐师曾,字伯鲁,号鲁庵,邑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史科给事中。著有《礼记集注》、《

  • 代数术

    二十五卷。英国华里司(1768-1843)撰。清华蘅芳(1833-1902)、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合译。华里司,英国自学成才数学家,曾任爱丁堡大学教授,主要贡献在几何方面。华蘅芳,字若汀,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