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卷,首一卷,清方鼎修,朱开元纂。方鼎,乾隆年间,任晋江县知县。朱开元定南金,曾任晋江县教谕。《晋江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印。共十六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规制志;卷三版籍志;卷四学校志;
四卷(民国十七年拓本)。马衡(1881-1955)编次。马衡,字叔平,浙江鄞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
一卷。原题周辛甲(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辛甲,亦称辛尹,原为商臣,曾多次谏纣王,而其意见从不被采纳,遂离商到周,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任太史等职,曾命百官作箴辞以劝戒国王。《左传·襄公四年》简录其
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① 六卷。《补遗》一卷。元许恕(?-1314)撰。恕字如心。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授澄江荐院山长。不久天下已乱,恕乃辞官遁迹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六卷,《补遗》一卷,
二卷。元熊太古撰,生卒年不详。熊太古字不详,丰城(今江西丰城)人。登进士,官至江西行省郎中。熊太古性喜游览,北涉滦河,西泛洞庭,东游浙江,南至广东,足迹踏遍半天下,故以“冀越”名其集。书杂记见闻,内容
十五卷。清张世卿修,王崧翰纂。张世卿,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平度州知州。王崧翰详见光绪《平度志要》。光绪末年,创行新政,废科举,立学校。由于各小学无完善的历史地理教科书,就由学部立纲分类,命各县作
近人胡韫玉、胡怀琛编。搜辑常用俗语、谚语、成语等,凡七千二百余条。仿《康熙字典》,按部首编排。每条注出处,不加解释,间或加按语,内容颇丰富。有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版本。
四卷。清徐嘉(1833-1913)撰。徐嘉之生平仕履见《味静斋诗存》条。此文存有正、续各二卷。其《文存续选》二卷,由金坛冯煦选定。道咸以来,山阳文派有二,潘德舆有《养一斋集》,鲁一同有《通甫类稿》,徐
无卷数。明蔡鼎撰。鼎字无能,福建闽(今福州)人,诸生,曾佐孙高阳军幕,晚年注《易》,名曰《易蔡》。此书以上经为上篇,下经为下篇;又以上系为上篇,下系为下篇,次则说卦、序杂两篇,皆无注释。其于易卦上必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