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曾子注释

曾子注释

四卷。清阮元(详见《车制图考》)撰。书首有跋,略言“元按《汉志》载《曾子》十八篇,此先秦古书,此第一本;阮孝绪《七录》,称《曾子》二卷,连目录三卷,为六朝以前旧本,此第二本;《新·旧唐书》皆作二卷,较《隋志》亡目录一卷,此第三本;晁公武据唐本十篇文盖与《大戴记》同,有题绍述本者,即樊宗师名,此所据唐本,为第四本……《崇文总目》、《通志略》、《文献通考》、《山堂考索》《宋史·艺文志》等书,皆载《曾子》二卷,盖同为一书,此第八本,惜皆失传,无从参校。今所据惟《大戴记》中十篇,其自旺晫以下,九家杂采他书,割裂原文为之,附录于后,不足数。今所注《曾子》,仍据北周卢仆射之书,博考群书,正其文字,参以诸家之说,择善而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称名以别;至于文字异同,及训义所本,皆释之,以明从违之意。又尝博访友人,商榷疑义,说之善者,择而载之。”末题“嘉庆三年(1798)六月仪征阮元叙录于浙江之揅经室”。是书只据《大戴记》、《曾子》、《立事》至《天员》十篇阮元谓员古字,圆俗字,故改正卢文弨、戴震本,从程荣本),如卷一注言:“高似《孙子略》、王应麟《〈汉书·艺文考〉考证》并言‘《曾子》首篇作《修身》,与今异者,《大戴》篇目与古单行《曾子》本不同’,是宋季尚有《曾子》专本,与《大戴记》本同行。”是书中注释,皆由阮元择定,且有其个人之意见。如首篇“求其过”注云“卢仆射辨云:省其身”,此跋所谓“择善而从”者,又“言之必思复之”注云“卢仆射云: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元谓太叔文子曰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思复谓思覆行之,绝无偏敝”,此即跋中所谓“如有不同,即有己意,称名以别”者也;又“既习之患其不知”一节,释曰:“文曰一国,本魏征《群书治要》,引《曾子》作‘既习之,患,其不知也’,今从之《群书治要》;又作‘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此唐初古本,今亦从之”,此即跋中所谓“文字异同,皆释之,以明从违之意”者也。是书每篇末皆列字数,如卷一载凡一千七百八十六字,卷十载凡五百八十八字(不备录各字数);并及旧校本字数及孔氏定本字数。阮元于是书中多有发明,如卷一“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释曰:“《后汉书·郭泰传》注:不仁之人,当以风化之,若疾之已甚,是益使为乱。案此有鉴汉末党祸,唐、宋、明之祸同之。”卷二“患者其孝之本与?”释曰:“孔子言忠恕违道不远,见《中庸》篇,《论语》一贯,门人不知所行为何道,故曾子曰忠恕而已。告子贡与告曾子非有二义,若以孔子之道,万殊皆本于一,曾子默悟而贯通之,此理实出于禅。训贯为行事者,《尔雅释诂》;贯,事也。《论语》仍旧贯,此义尤近”。按阮元此两节所释,一原汉唐宋明治乱之本,一免议儒教入禅之误惑,皆有深意。是书与王聘珍《大戴礼解诂》不同,于戴氏等校本及类书有拣择,皆于释曰下注明。阮元是书于研究曾子之学很有价值。是书有嘉庆三年(1798)扬州揅经室刊本,《文选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郑端简年谱

    七卷。明郑履淳撰。郑履淳字叔初,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嘉靖四十年(1561)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乃郑晓之子。晓字窒甫,嘉靖进士,以兵部侍郎总督漕运,御倭有功,官至兵部尚书,为严嵩所恶,落职归

  • 嵊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以琰修,田实租纂。李以琰,曾任嵊县知县。此志乾隆七年(1742)刻本。卷首为图考,共十八幅图,卷一至卷二地理志,目为沿革、分野、区界、都里、市镇、山川、形胜、古迹、风俗、特

  • 澂景堂史测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

  • 重订空山堂诗志

    六卷。清牛运震(详见《诗志》)撰。运震著《空山堂诗志》八卷,见解颇新,书成“山左学者争相传诵,遂遍海内”(贺氏刊本跋语),后因书版久漫漶,安德(今辽宁朝阳县)田昂重刊之。昂以为,运震之书,专剖诗意,故

  • 天台山全志

    十八卷。清张联元撰。张联元,字觉庵,湖北钟祥人。天台为数山之总称。旧传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上应台星,超然秀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其界涉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东临大海。明万历时,僧人

  • 尚书中候注

    一卷。汉郑玄撰,清袁钧辑。袁钧所辑,其十八篇的目次与孔广林本相同,不过,每篇中的文字与注文的顺序则略有不同。袁钧在每条之下也间附考证,与他所辑《尚书郑注》相同。在每篇之后,袁钧还辑有《尚书中候序》三条

  • 绮窗叠韵

    一卷。清余尊玉撰。余尊玉,生卒年不详,字其人,福建玉田人,进士余起潜之孙女,崔某之妻。清初诗人。其姊余珍玉,字席人,亦聪慧能文章、善诗画。此书清初刊本,原刻一卷,共收七十三首诗,包括她的姐姐余珍玉诗四

  • 四史鸿载

    四十卷。明穆文熙编撰。文熙生平事迹详见《七雄策纂》条。《四史鸿载》选录《左传》十二卷、《国语》八卷、《战国策》八卷、《史记》十二卷,皆注字义。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朱朝聘刻本,现为美国国会图书馆

  • 闲辟录

    十卷。明程曈(生卒年和事迹不详)撰。程曈字峨山,休宁(今属安徽)人。著有《新安学系录》、《新安文献》、《紫阳风雅》等书。此书是编录朱熹辨正异学的语录,以批驳陆九渊、王守仁的学说,共为九卷。最后一卷则杂

  • 晋安帝阳秋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