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正音通俗表

正音通俗表

一卷。清潘逢禧撰。逢禧字澹如,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潘氏于凡例中云:“是书论正音,非论音韵也。然不知音韵反切,则正音不得而明,故集中先列音韵各表,为学正音者导厥源流,亦且为论音学者探其门径。”又云:“吾闽方言虽与正音迥别,然细心研究,不过三数月间无不通肖者。”可见此书是潘氏为福建人所作学习正音的等韵图表。潘氏分声母为二十一类,各用两个双声字标目,如:乌翁、呼酣、孤贵、菹驺、初钞、卢辚、都坫、无婺、母岷、铺抛等。标目之上字皆[u]韵字。第三母仅用“耦”一字标目,潘氏谓乌翁与耦“二母久已相并,耦母所剩不过数字,以有此一音不得不立一母耳”,耦即疑母字。潘氏将韵母分为三十二部,曰:邀君登高,山川周遮。花鞾铺鸳阶,烟波昏秋沙。嗟哉,胸中悲相乖,却知伊必须归家。把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入五种,云:“今以正音考之,则平声分阴阳而上去入三声之阴阳又无甚区别,故近世韵书只载五声而不及八声,盖声之递变也。”又云:“南音北音不特平仄有异同,即发音、收音亦不能划一。”由此可见,他所定的五声,依据的是当时共同语的标准音(正音),而不是“北音”(北音无入声)。潘氏的韵图按韵列字,一韵一图。列声母代表字于上,纵分五栏,分列五声之字。潘书以正音为主,间举闽中、延建、邵汀、漳泉、台兴、福州各地方音,以比较其异同,则是书于研究清代闽语可提供部分材料。书刊于同治九年(1870年)。

猜你喜欢

  • 十三经拾遗

    十六卷。清王朝渠(生卒年不详)撰。朝渠字揆方,号达诠,江西万年(今万年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由大挑选义宁州训导,勤于其职,课士有方,升任直隶宁河县知县,兴利除害,培养人材,有循吏之称。生平植品砥行

  • 云烟过眼录

    四卷。《云烟过眼录续录》,一卷。《云烟过眼录》,南宋周密(1232-1298)撰。周密事迹详见《武林旧事》。此书主要记述作者所见名书、名画及琴、盏、玉印、法剑、玉圭、玉佩、金冠等古代器物,以记述名书、

  • 释氏切韵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顾震福辑。《日本现在书目》著录日释弘演《切韵》十卷。《倭名类聚钞》卷三引《释氏切韵》云:“缬,结帛文采也。”卷五引《释氏切韵》云:“袈裟,天竺语也。此云无垢衣,又云功德衣。”卷九引

  • 南宫旧事

    一卷。清魏元旷撰。魏元旷,本名焕奎,江西南昌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本书是一部专门记载会试、殿试、朝考诸典故及其后任官之事的著作,其中所记内容有其前人未记者,故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的必备参考书

  • 钝吟杂录

    十卷。清冯班(1614-1681)撰。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今江苏省)人。诸生,著述有创新精神,论事多达物情,论文能深研古法,工书,尤精小楷。以班行第二,时称为二痴。著有《定远集》、《钝吟诗文稿》

  • 礼记集解

    六十一卷。孙希旦(1737-1784)撰。孙希旦,字绍周,号敬轩,浙江瑞安人,清代经学家。举乾隆二十七年(1762)乡试,挑三十四年(1769)会试中正榜。孙衣言《敬轩先生行状》:“会试榜出,主司择其

  • 那恭勒满汉摺稿

    八卷。清那清安撰。那清安字慎修,号竹汀。姓叶赫那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授户部主事,洊陛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副都统,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刑部、工部侍郎,都

  • 阳羡诸游稿

    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为明代诗人、作家、戏曲评论家。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后累官至刑部尚书。王世贞为

  • 五代残唐

    见《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 闲止书堂集钞

    诗一卷。文一卷。清陈梦雷(1650-1741)撰。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梦雷少有才名,康熙九年(1670)进士,继而选庶吉士,授编修。梦雷一生多坎坷,在三藩之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