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曹氏志传合刻
一卷。清曹锡龄(1741-1820)辑。锡龄字定轩,山西汾阳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官至御史。著有《周易集粹》、《翠微山房诗文集》。此书辑录其祖曹英墓碣墓表、其父曹学闵墓志铭、神道碑、传、逸事及墓志后序而成。志传诸篇撰者为钱大昕、朱珪、翁方纲、邵晋涵、纪昀、章学诚、曹锡宝等人。卷首有翁方纲序,此书有嘉庆年间刊本。
一卷。清曹锡龄(1741-1820)辑。锡龄字定轩,山西汾阳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官至御史。著有《周易集粹》、《翠微山房诗文集》。此书辑录其祖曹英墓碣墓表、其父曹学闵墓志铭、神道碑、传、逸事及墓志后序而成。志传诸篇撰者为钱大昕、朱珪、翁方纲、邵晋涵、纪昀、章学诚、曹锡宝等人。卷首有翁方纲序,此书有嘉庆年间刊本。
六卷。明吴继仕撰。继仕字公信,一字信甫,号苍舒子,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书室名熙春堂。精音律。尚著《七经图》。卷首有焦竑序及自序,自序云:“天地有阴阳、有风气、有时令、有温热凉寒,则声有平上去入
二十卷。不著撰人。此书前有南宋嘉定丙午(按:宋嘉定无丙午,疑为丙子之误,即1216年)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言此书家藏六十余载,不知作者为谁。明弘治己酉(1489)济南朱臣刊刻时,改名《保幼大
十卷。明张良知撰。张良知,字幼养,山西安邑(运城)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南京户部员外郎,监督收放粮斛。时撰是书。其卷一为典制、卷二为部使、卷三为公署、卷四为经赋、卷五为仓库、卷六为官俸
四卷。清末耿文光(生卒年不详)撰。文光字斗垣,山西灵石人,同治举人,官至平遥县训导。该谱所记大多为读书、购书、修目录诸事,他事则从略。此人并不高明,很多皆为敝帚自珍。所记止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
三卷。清张惠言撰。张惠言详见前提要。此书为评说《易八纬》之作。《易八纬》分别为“乾坤凿度”、“周易乾凿度”、“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易纬通卦验”、“易纬乾元序制记”、“易纬是类谋”、“易纬坤
八卷。清代李绂(1673-1750)编。李绂见《陆象山年谱》条。此书针对明万历年间陈建撰写的《学部通辨》等书中的“尊朱绌陆”观点,摘取朱熹正、续、别三集所载的与友人答问、讲义、题词之类内容,排列编辑,
①三十卷。明王肯堂撰。其生卒年不详。肯堂字宇泰。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医学家。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以吏部侍郎杨时乔荐,补南京行人司副,后为福建布政司参政。除《尚书
一卷。清陆锡熊撰。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号耳山。上海人。乾隆辛巳(1761年)进士,壬午(1762年)召试授中书,癸巳(1773年)由刑部郎中改翰林院侍读,官主左副都御史。曾奉命编《通
五卷。明黄克晦撰。黄克晦,字孔昭,号吾野,福建惠安人。生卒年不详。克晦少时善画,《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列之画家传中。其诗有《金陵游稿》、《匡庐集》、《北游草》、《金台诗》、《宛城集》、《五羊草》、《西山
一卷。又称《林泉高致》。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字得之,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丰五年中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其父郭熙,字淳夫,官翰林待诏直长,亦北宋熙宁年间著名画家,曾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