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言集注

法言集注

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十五年,撰《资治通鉴》。神宗死后,哲宗即位,司马光归朝为相,尽改新法,恢复旧制。死谥文正,追封温国公。著有《切韵指掌图》、《潜虚》、《稽古录》、《涑水纪闻》文集等。《资治通鉴》这部巨著,虽是为统治阶级提供统治的经验借鉴,但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所以《资治通鉴》在古代史籍中是值得精读的一部书。是宋代史学的光辉杰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法言》汉扬雄撰,司马光集注,诸史志皆有著录:《法言》十三篇《汉书·艺文志》著录。《隋书·经籍志》著录,六卷、十三卷、十五卷不同本,《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著录皆同《隋志》。《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法言》是扬雄摹仿《论语》的形式写成的。这部书中,包括以下几个论点:天是没有意志,天道是自然无为的,但人道却是有为的,从而批判了无为而治说法;政权的得失,是人为的,而不是依赖天,天数只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趋势,从而驳斥了神权论的历史观;鬼神是渺茫的,神仙是不存在的,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死亡乃是自然的法则,从而驳斥了长生不死的迷信等……。词义艰深,故司马光采诸儒之说以注此书。自汉以来《法言》注本颇多。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排印本,题为《法言疏证》。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排印本,改题为《法言义疏》。此本是《法言》注中最详细的本子。

猜你喜欢

  • 读左约笺

    二卷。清冯李骅撰,夏大观注。冯李骅,字天闲,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诸生。夏大观,湖南湘潭(今属湖南省)人。该书对《左传》中的人物、史事有所评述,对文字训诂也有所笺释。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刊本

  • 眼科大全

    见《审视瑶函》。

  • 易学辨惑

    一卷。邵伯温(1057-1134)撰。邵伯温,字子文,邵雍之子,北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理学家。邵雍创先天说,但传者甚少。郑夬自称得其法,沈括将此事记入《梦溪笔谈》。邵伯温认为郑夬《易》说低劣,

  • 义乌先哲遗书

    三种,五卷。民国黄侗编。黄侗字晓城,浙江义乌人。丛书收义乌乡贤遗著三种;清陈德调二种,楼杏春一种。陈德调为嘉庆进士,曾为衢州府学教谕,丛书收其《我疑录》一卷附《读古本大学》一卷、《存悔堂诗草》一卷,前

  • 周易传义合订

    十二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44)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此书因程颐《易传》、朱熹《易本义》互有异同,故互相参照编为一本,不再两说均可

  • 宁明州志

    二卷,清王炳绅修,黎申产编辑。王炳绅,字云书,云南省宾川县人。光绪八年(1882)任宁明知州。黎申产,号崧山,壮族,广西宁明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庆远府学训导,归故里任宁江书院山长二十年,

  • 乐清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徐化民修,林允楫、鲍易纂。徐化民,康熙年间乐清县知县。此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全书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凡例。卷一星野、疆域、山川。卷二建置、沿革、城池、公所、学校、祠祀、风

  • 玉燕堂四种曲

    八卷。清张坚(1681-1771)撰。张坚,字齐元,号漱石,别号洞庭山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诸生,乡举不第。工诗词,善乐府,曾得到藩司鄂尔泰的赏识,选其诗入《南邦黎献集》。本书收传奇四种。其一曰《

  • 春秋四传诂经

    十五卷。清万斛泉(1810-1904)撰。斛泉字清轩,兴国州(今江西兴国)人。历主讲汉阳崇正书院、上海龙门书院、兴国叠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赏五品衔,三十年(1904)去世,年九十五。他鉴于

  • 群经冠服图考

    三卷。清黄世发(生卒年不详)撰。黄世发,字弱中,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东北)人。是书略以郑氏释礼,于弁服皆有通例,而散在诸注,读之茫无端绪,故仿李如圭《仪礼释宫》之意以类相比,使成条贯,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