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洛阳伽蓝记集证

洛阳伽蓝记集证

一卷。清吴若准撰。吴若准,字次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二十一年(1841)进士。曾任太仆寺卿、江西学政。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原自有注。《四库总目提要》疑其注刊落已久。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又号思适居士,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少好读书,不事科举。读惠栋遗书,于经、史、训诂、天算、舆地,无不贯通。尤长于校勘、目录文学。清代校勘学家。其推论杨街之原书,以大小字加以区别,其后一概连写。仿谢山治水经之例,改定一本,事未成身卒。以此托朱紫贵。吴若准由朱紫贵处闻顾广圻之说,余暇流览杨衒之原书后,意存复古,重为分析。依据如隐堂本,参考何氏、毛氏本,又广及《御览广记》、《法苑珠林》。所引只字片言,皆重加比较,疑问讹句,论断独伸,皆条举条凿,成集证一卷,绘图一篇,列诸书上端。书成于道光十三年(1833),十四年(1834)刊刻。杨街之原书,仅大伽蓝,此书以寺为经,各加标举,提行顶写。寺外诸事皆归入子注,另低一格。展卷一览,本文子注,了如指掌。《伽蓝记》五卷,皆以此法厘正,卷末附集证一卷,除依别本校正文句外,兼取《水经注》、《魏书》、《御览广记》、《法苑珠林》,采其有关者为集证。《洛阳伽蓝记》沉霾千年,明代诸刊本注蝉联,文句讹误,年久已成难读之书。此书始辟荆榛,吴若准始创,以寺为经,其余入子注。故此书本文寥寥不过数千言,而子注数量,超过本文二十倍。该书收入《四部备要》、《古书丛刊》第二辑丙集。

猜你喜欢

  • 字学寻原

    三卷。清吴锦章撰。吴氏生平,参见《说文类纂》。上卷为《说文部首类纂》,取《说文》五百四十部首归类排列,分为数目、干支、天道、地形、居处、器用、形体、物曲、动物九类,各以类相从。中卷为《楷字偏旁溯原》,

  • 四书典制汇编

    八卷。清胡抡撰。胡抡字应麟,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书首有胡抡自序,略言《朱子章句集注》,其中大经大纬,未及详悉。朱子非不欲其详,圣贤立言大体在挈其大纲。至于条分缕析,则在其人考求而自得。因遇经史中

  • 然镫纪闻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口授。何世璂(1664-1729)述。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何

  • 孝经郑氏注

    一卷。汉郑玄注。清袁钧(生卒年不详)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浙江鄞县人。袁钧为乾隆拔贡,嘉庆初举孝廉方正。袁氏精于郑学,辑有《郑氏佚书》二十三种,著述有《四明文献征》、《近体乐府》。《孝经

  • 读左一隅

    三卷。清姚东升撰。东升字晓山,绣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据编首杨炳图序及东升自序,知为乾隆、嘉庆时人。此书成于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共上中下三卷,合为一册,为东升手稿本。其书不完全解释全经,但有

  • 东武山人诗集

    七卷。明朱公节撰。公节,字允中。因家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武山下,故自号东武山人。举嘉靖十年(1531)乡试,选为彭泽县令,升泰州知州,罢归。卒后门人私谥曰贞献先生。公节自为诸生,博闻强识,务为古学。

  • 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

    二卷。清钱坫撰。钱坫,详见《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条。本书二卷,上卷载汉镜十三件,六朝回文镜一件。下卷载唐镜九件,汉镜二件。共二十五件,皆其所自藏。每镜均摹其花纹铭识,并加考释。内有汉八卦镜、汉方诸葛

  • 礼学大义

    一卷。清张锡恭撰。张锡恭字闻远,光绪年间举人,生卒年不详。与黄以周交游,精于三礼,光绪末年应征召为礼学馆纂修。著有《朝服郑氏学》、《丧礼郑氏学》两书。《礼学大义》一书勾勒礼经要义,时有独得之见:“建邦

  • 古韵发明

    一卷。清张耕撰。耕字芸心,山东滕阳人。尚撰《切韵肆考》等。是书分古韵为二十五部:①阿、②乌、③垩、④膺、⑤噫、⑥亿、⑦翁、⑧讴、⑨屋、⑩央、⑾天、⑿约、⒀婴、⒁娃、⒂戹、⒃殷、⒄衣、⒅乙、⒆安、⒇霭、

  • 世补斋医书

    六十四卷。清陆懋修(1818-1886)撰。陆懋修字九芝,又名勉旃,号江左下人,又号林屋山人,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先世以儒显,皆通医。陆氏初业儒,以文学著名。咸丰年间转徙上海,乃致力于医而以医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