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测海集

测海集

六卷。清彭绍升(1740-1796)撰。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自号知归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选知县,不就。早年负志节,好读陆王诸书。后研读《大藏经》,绝欲素食,有出尘之想。他的一生虽不专力于考据,却也博习经传于史,曾与袁枚、戴震等论学。他的文章主要是碑志、事状、述传等。如《名臣事状》、《良吏述》、《儒行述》,叙述翔实,资料剪裁得当,可补史料之不足。一些论学之文,谈禅之作,也都自有体会。他的诗作可分为两期,早期诗作多即景抒情,有感而发。晚年诗作则主要叙写禅机、禅趣。他用禅学精神解释儒书,企图调和儒、佛两家思想,坚持“离则(法则)无物,离天性无形色”的唯心主义观点。著有《二林居士集》二十四卷、《观河集》等,辑有《阳秋阁诗录》。此集为绍升手自编定。首卷列《朝圣德》诗七篇。二卷《思贤咏》一有:《诸王贝勒》九篇;《思贤咏》二有:贤相十五篇。三卷《思贤咏》三:有名臣三十九篇。四卷亦《思贤咏》三:有名臣三十二篇。五卷亦《思贤咏》三:有名臣三十三篇。六卷《思贤咏》三:有名臣十三篇;《思贤咏》四有布衣十九篇;《思贤咏》五:有世德四篇。嘉庆二十四年(1819)其孙蕴策复规刊行之。首列引用书目七十一种,凡名公钜卿,德行政事文章之美,旁推及于隐才朴学,继之以先人世德,人各一叙,人各一诗。首详其仕履籍贯,简而有法,因其家世清华,躬逢圣世,燕居趋庭,获闻金匮石室之藏,而又得交四方贤杰之士,见闻既广,考核亦详。其采用之书,如《三朝大政记》、《史馆丛稿》,则为内府秘藏,非世间所能见。他如方苞《望溪未刻稿》、惠士奇《红豆庄稿》,则后世无传。藉此尚可略窥一二。只是书中引用,均未注明。至其为诗,则本于家法,体格清整,近于寒山击壤者多。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家刻本。

猜你喜欢

  • 灌研斋集

    四卷。清李元鼎(1595-1670?)撰。李元鼎字吉甫,号梅公。吉水(今居江西)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曾投降李自成农民军,后又归顺清朝,官至兵部左侍郎。顺治八年(1646)获

  • 道古堂文集

    四十六卷。清杭世骏(1695-1772)撰。杭世骏,字大八,一字堇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学者。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曾受命校勘《十三经》、《二十四史》。著有《诸史然疑》、《三国志补

  • 滂喜斋藏书记

    三卷,附宋元本书目一卷。清叶昌炽撰。滂喜斋为潘祖荫之藏室题名。潘祖荫(1830-1890),字东镛,号伯寅,又号郑庵。咸丰二年(185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自幼好学,笃嗜藏书,每获一书,辄为解题。初

  • 谈纂

    二卷。明都穆(约1514年前后在世)撰。都穆,字元敬,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穆好学不倦,著述颇丰,有《谈纂》二卷、《壬午功臣爵赏录》、《听雨纪谈》一卷等多部。《谈纂》一书杂记元明以

  • 四书古文

    一卷。清杨志元撰。志元字子尚,号耻庵,河南禹州(今河南禹县)人。是书为制科而作,取经史古文涉及四书典故者,辑为一编。或举一事,或举一人,颇能原原委委,纤细不遗。其意在使学者开拓心胸,新鲜耳目,广扩见闻

  • 万氏家钞方

    见《万氏家钞济世良方》。

  • 铜马编

    二卷。明杨德周(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官历古田、高唐知县。著有《淡圃芋记》。此集为其崇祯中为福建古田知县入觐京师,往返记

  • 东山草堂迩言

    六卷。清邱嘉穗(生卒年不详)撰。邱嘉穗,字实亭,上杭(今福建省上杭县)人。康熙举人,官归善知县。著有《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陶诗笺》、《东山草堂文集》等。《东山草堂迩言》是邱嘉穗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

  • 龟山集

    四十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熙宁九年(1076)进士,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去世,又学于程颐。闭门不仕十年,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徽宗时,

  • 广续方言

    四卷。清程先甲撰。先甲字一夔,江苏江宁县人,光绪辛卯(1891年)举人。是书辑录方言词语六百五十四条,编次仿《尔雅》,征引详博,除经史传注小学著作外,尚增加《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倭名类聚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