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浑仪

浑仪

一卷。汉张衡(78-124)撰,清马国翰辑。衡字平子,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时天下承平日久,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传会,十年乃成。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徵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究阴阳,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旧唐书·经籍志》载《浑天仪》一卷,张衡撰;《唐书·艺文志》载《灵宪图》一卷,又《浑天仪》一卷。《隋书》未著。然《隋志》有《浑天图》一卷,失注撰人。考《开元占经》,引张衡《浑仪图》注:疑《隋志·浑天图》,即张衡撰。惟《隋书·天文志》,谓张衡浑仪,作于延熹七年,殊属不合。衡卒于永和四年,安得延熹时作浑仪?《晋书·天文志》,谓为顺帝时制。虽与本传微有不合,尚为近之。《隋书》所言,失之远矣。《隋书》云:“张衡以铜制浑天仪,以四分为度,周天一丈四尺六寸一分。于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伺之者,闭户而唱之,以告灵台之观天者。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合符”。《春秋·文曜钩》曰:“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此则仪象之设,其来远矣。汉太初,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等,造圆仪,以考历度,永元、贾逵,造太史黄道铜仪。衡继做浑仪。其后刘洪、陆绩、王蕃之流,历有制造,递加精密。”此为马国翰辑本,洪颐煊亦辑录之,可互勘。是书传世者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要义

    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宋史·儒林传》载,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庆元五年(11

  • 秋江诗集

    六卷。清黄任(1683-1762)撰。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今属何地不详)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四会知县。多善政,有砚癖,自号石砚老人。好宾客,长口辩,尤工于书法。其诗效法温、李,往往

  • 习学记言

    五十卷。又称《习学记言序目》。南宋叶适(1150-1223)撰。叶适字正则,自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历知蕲州、权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

  • 庄屈合诂

    无卷数。清钱澄之(1512-1694)撰。钱澄之字饮光,号田间,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隆武时授推官,永历三年(1649)改任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曾一度削发为僧。以课耕著述终其身,自号田间老人。著有《所

  • 河溯访古记

    十六卷。元乃贤撰。顺帝至正五年(1345),他自浙江绍兴出游,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各地,考察古迹,撰成此书。内容不仅限于考古,还有当时典章制度的记载,“于今京都国家之典礼、官署城池,庙廷祭

  • 文苑英华

    一千卷。宋李昉(925-996)、扈蒙、徐铉、宋白等编。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历仕后汉、后周两朝。入宋,累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有文集五十卷,已失传。曾参加编撰《旧

  • 说文引经证异

    七卷。附《说文引经互异说》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每页中心有“学福斋说经稿”六字。考康熙诸生沈大成斋名“学福”,此书或为沈大成所撰。是编依《说文》分部疏证其引经之字,颇有见解。例如:角部:“‘觲,用角低仰

  • 经济言

    十二卷。明陈子壮(生卒年不详)撰。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今属广东省)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晋尚书。明朝灭亡而殉难。本书掇辑诸子名言,从先秦到唐宋,分类标题。供学子之用,非为经济。

  • 孙氏周易集解

    十卷。清孙星衍撰。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刑部主事、山东督粮道。孙氏辑季鼎祚《周易集解》、王弼《周易注》,以及书传所载马融郑康成诸家之注,兼及史征易口诀义中古注,

  • 皇王大纪

    八十卷。南宋胡宏(1106-1162)撰。宏字仁仲,号五峰,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安国季子,以荫补右承务郎。秦桧当国,避而不出,笃意理学。著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书分三纪,《三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