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濯缨亭笔记

濯缨亭笔记

十卷。明戴冠(详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撰。此书为戴冠杂记见闻之作,书末附载辨物、字义。初名《随笔类记》,后由都穆改题《濯缨亭笔记》,因戴冠自号濯缨而得。书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陆粲作的序,后有华察为之作的跋。末还附有《礼记集说辨疑》一卷。此书内容以杂记见闻部分较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关于有明一代掌故制度以及他所居的苏州和掌教的绍兴两地方事迹的记载比较详尽,如周忱、况钟治理苏州的政绩,南京刑科给事中之上书论事,都可以作为研究明史的人的参考。明朝驿传的弊病是人所周知的,作者在“苏人诸役之害”条中对此记载尤为具体,他写道:“苏人诸役之害,无如驿传、马头、借债为甚。其始自永乐间文皇以北方民买马,当役艰难,暂令南方百姓代之,三年而复。故其后因循不改,至今百余年,南人非土著,不谙马性,皆转雇土人代役,马死,则为之买以偿官。驿吏及代役者,规买马之利,多盗减刍粟,马日羸饿死,所费不赀,于是称贷以继之。山东诸处民之狡猾无赖者,立券取数倍之息,先以贿结津要,约追得所负,则以其半奉之。故贪墨者,争为作书抵郡邑,每县动以万数,守令望风督责,民破产以偿,无所控诉。……”其关于吴中方言的记载也很详尽,其中有些成语现在已经不很通用,有些话与现在尚不相远,研究吴中方言的大可以拿来作为印证。其辨物、字义部分则大多抄撮前人成说,且常有疏误之处。有明嘉靖间华氏刊本,另有《濯缨亭笔记》一卷本,盖为残本,收入《续说郛》之中。

猜你喜欢

  • 黄御史集

    十卷。《附录》一卷。唐黄滔(约900前后在世)撰。黄滔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乾宁二年(895)进士,兴化中除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天复六年(901),应召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推官

  • 宋史阐幽

    一卷,明许浩撰。许浩字复斋,余姚(今属浙江)人。弘治中以贡生授官为桐城县教谕,著有《元史阐幽》、《复斋日记》等。该书因续《宋史》而作,其是非皆不谬于圣贤,但大多论断皆取古来论定之说,敷衍成篇,并无新的

  • 三贤政书

    三种,十五卷,卷首一卷。清吴元炳(?-1886)编。吴元炳字子建,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咸丰进士,官至江苏巡抚。三贤指汤斌、宋荦、张伯行,三人都是康熙年间的名官,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汤斌的事迹在李

  •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见《关尹子》。

  • 神异经

    一卷。旧题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西汉文学家。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超次擢用。朔上书,高自称誉:“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

  • 刘宾客嘉话录

    一卷。唐韦绚撰。生卒年不详。韦绚字文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文学家。韦绚乃顺宗朝宰相韦执谊之子,曾官江陵少尹、起居舍人、义武军节度使。据《新唐书·艺文志》和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刘公即刘禹锡

  • 周易杂卦证解

    四卷。清末周善培撰。周善培,浙江诸暨人。其余不详。此书为研究《周易》互卦的专门之作。作者认为《系辞传》中有“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之说,这里的“杂物”即是互卦。还认为不说互卦而说是杂卦,

  • 一桂轩诗钞

    二卷。清李毓清撰。李毓清,生卒年不详,字秀英,广东阳山人,庠生李履和之女,贡生王驺之妻。清代诗人。工写诗词,善长书法。此书有道光四年(1824)海康丁宗洛刊本,又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

  • 新世弘勋

    二十二回。题“蓬蒿子编”,作者真实姓氏无考。书成于清初,长篇小说,主要叙述明末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事,终于清朝立国。该书以《剿闯通俗小说》为底本,增益首尾,重新加工而成。因其时已是清朝,故该书不再称满

  • 读朱随笔

    四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该书为陆氏读《朱子大全集》的心得笔记。陇其对于朱氏正集二十九卷以前之诗、赋、札子等人所共知者不再置论。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则摘其精要,分条纂录,各加按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