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百川学海

百川学海

一百零一种,一百七十七卷。宋左圭编辑。左圭字禹锡,别号古鄮山人,浙江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失考。汉扬雄《扬子法言·学行》有“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之句,丛书之命名即取义于此。这是仅存于今的宋人汇刊书,一般认为,丛书之刻即始于此。本书按天干分为十集,甲集收唐钟辂《前定录》等十种,乙集收宋李元纲《厚德录》等十种,丙集收宋苏轼《东坡先生志林集》等十种,丁集收宋王栐《宋朝燕翼诒谋录》等十种,戊集收宋李廌《济南先生师友谈记》等十种,己集收宋周必大《淳熙玉堂杂纪》等十种,庚集收宋苏辙《苏黄门龙川略志》等十种,辛集收宋高似孙《子略》等十一种,壬集收宋高似孙《骚略》等十种,癸集收宋史绳祖《学斋占毕》等十种(此据陶氏影宋摹补本,共一百零一种,常见本为一百种)。其中以唐宋名贤著述为主,间有晋代及六朝书,绝大多数为《四库全书》各部所著录。左圭自序中说:“余旧裒杂说数十种,日积月累,殆逾百家。虽编纂各殊,醇疵相半,大要足以识言行,裨见闻,其不悖于圣贤之指归则一。”又说:“人能由众说之流派,溯学海之渊源,则是书之成,夫岂小补。”本书之辑虽在《儒学警悟》之后,但收书种类既多,而又未经删削,保持了大量古籍的原貌,因而历代都颇受学界推重。后明吴永续为《续百川学海》,明冯可宾又续为《广百川学海》,都说明本丛书影响之大。本书已无宋刻原本,有明佚名重辑明刊本,收书一百零二种;有明弘治中无锡华氏刊复宋本及民国十年(1921)上海博古斋影印华氏本,收书一百零一种。民国初年,武进陶湘得到宋咸淳间刊本之残本,据华氏复宋本补入所残缺部分,并于卷后注明,影刻传世,即为现今通行的民国十六年(1927)陶氏影宋本。

猜你喜欢

  • 改定崔氏易林

    四卷。清牟庭撰。庭原名廷相,字陌人,号默人,山东栖霞人,乾隆优贡生。著有《雪泥书屋杂志》。《崔氏易林》旧题作西汉焦赣撰。牟氏据《后汉书·儒林传》等资料,考定《易林》乃崔篆所撰。另《易林》卷首有费直序一

  • 局方发挥

    一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此书成于至元七年(1347),约一万字。朱氏鉴于宋代编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所载,均以成药治病,不论病源,只于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只记用于所患证候,各

  • 愙斋集古录

    二十六卷。释文剩稿一卷。清吴大澂编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该书为著录吴氏所辑铭文的拓本,但吴氏尚未成书,这是后人取以刊印的。所以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自序十四卷之数不合,而且释文也不

  • 少室山房续稿

    十五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胡应麟,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万历四年(1576)举人,后屡试不第。性嗜书,购书四万余卷,筑室贮藏。才力富健,著有《诗薮》

  • 砭傲金针

    一卷。清同治年间华耶稣会士李秋(生卒年不详)译。李秋字问渔,其事迹史籍记载甚略。此书前有光绪九年(1883)间渔序,称“西国有《金书》一卷,虽奇零小本,而其言克傲良规,最为深切。阅之,觉书旨以治傲为本

  • 汶阳端平诗隽

    四卷。宋周弼(1200-1257?)撰。周弼,字伯,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周文璞之子,自幼博闻强记,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在浙东一带为官。嘉定十七年辞官而去,周游江湖。著有《端平诗隽》。此集为周

  • 余德甫集

    十四卷。明余曰德(1514-1583)撰。余曰德,初名应举,字德甫,江西南昌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明史·文苑传》附见王世贞传中。与魏裳、汪道昆、张佳允、张九一为所谓“

  • 周易大义

    一卷。辑佚书,梁武帝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梁武帝即萧衍(502-549在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长于文学,精乐律,并善书法。其事见于《梁书》及《南史》

  • 祖述约义私绎

    一卷。无撰述人姓名。此书只录《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五篇,又删去了一大半经文,也不引训诂,可是此书释义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如此书认为《尧典》中“钦明”等十八字,是总括帝尧

  • 孙子书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