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器图

礼器图

十七卷。清吴之英(?-1918)撰述。之英字伯朅。四川名山(今四川省中部)人。由贡生朝考二等,改选灌县训导,后历主成都尊经、锦江两书院讲席。至二十余年,之英为王壬秋入门弟子。同光间,王掌教尊经书院时,文风极盛,博学高材辈出。象廖平、杨锐、宋育仁、胡研生、张祥龄、吕翼文和吴之英等人,有的专究经术,有的考证史实,有的工诗文,有的长经济,都闻名当世,称为杰才。之英与宋、杨、廖等人,尤相友善。之英博学强记,广泛涉猎,深通经义,兼精小学,著有《寿栎卢丛书》行世。此书共有十七卷,由于与《仪礼奭固》互相表里,因而,两书的卷目次第完全相同。是书前面有自序,首篇《宫室图》,分庙、寝、朝三类,其次为,《士冠礼》一、《士昏礼》二、《士相见礼》三、《乡饮酒礼》四、《乡射礼》五、《燕礼》六、《大射仪》七、《聘礼》八、《公食大夫》九、《觐视》十、《丧服》十一、《士丧礼》十二、《既夕》十三、《士虞礼》十四、《特牲馈食礼》十五、《少牢馈食礼》十六,《有司彻》十七。其体例为,首先引用经说,其次为释义,末尾附以图。共有五百二十二条,图也如此。至于其撰著是书之旨义,在自序中说到,读经宜图,三礼器事颗图尤宜,《仪礼》为礼之干,汉图长期以来已经佚失,只有郑玄注得以保存,依据注图,因而读经岐谊岐图不能决一,之英原先撰著《仪礼奭固》篇,第仍刘向录据谊时午注为《礼器图》。按:经义之中,“三礼”最为烦琐,《仪礼》尤甚。从汉代以后,历代经师,多著图说,象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逸《考工记解》、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编虽然取袭前人之图,但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颇称宏博,并且能用《说文》、古史,证明古制,发前人所未发,致力之深,令人钦佩。上古宫室制度,舆轮名物,房序堂夹之位,车服礼器之形,汉代去古未远,器物犹有存者。郑康成图虽然并非手撰,要为传郑学者所为。《博古图》以后,大多揣摩近似,强命以名,于是,后来言礼器者,以讹传讹,在所难免。此书对于各类名物,考据极精,至于其所附图,则大多为附会,但仍不失为杰作。此书有《寿栎卢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心矩斋丛书

    八种,三十三卷。清蒋凤藻(详见《铁华馆丛书》)。蒋凤藻曾刊有《铁华馆丛书》、专影刻宋本古籍。《心矩斋丛书》所收为明清学者考订经史的著作,如清洪颐煊《汉志水道疏证》四卷、清邵晋涵《南江札记》一卷、清严可

  • 瓶笙馆修箫谱

    清舒位(1765-1815)撰。舒位,字立人,号铁云,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戏曲作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时年二十四岁。以后数次应试不第。曾随王朝梧先后在河间府与贵州为幕客多年。多才

  • 碑版文广例

    十卷。清王芑孙撰。王芑孙,字念丰,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举人。官华亭教谕。有《渊雅堂集》等著作。书名“广例”,盖广潘昂霄、王行二书之例。因潘、王二人专崇韩、欧,王氏则要打破这个界限。碑版文字韩、欧

  • 朱子晚年全论

    八卷。清代李绂(1673-1750)编。李绂见《陆象山年谱》条。此书针对明万历年间陈建撰写的《学部通辨》等书中的“尊朱绌陆”观点,摘取朱熹正、续、别三集所载的与友人答问、讲义、题词之类内容,排列编辑,

  • 五经总类

    四十卷。明张云鸾(生卒年不详)撰。张云鸾字羽臣,号泰岩,无锡人。此本采五经及《周礼》、《孝经》之语,分门排次。共分为七十二类,分上下二集。自跋谓大要不外经济、学术两端。上集为经济,下集为学术。观其目次

  • 群书纂类

    十二卷。明袁均哲(生卒年不详)撰。袁均哲字庶明,建昌(今属四川省)人。正统中官郴州知州。此书为临江张九韶《群书备数》补其缺遗,加以注释。共十三门,一百二十三事,一千四百三十四条。

  • 群书治要

    十卷。唐魏征(580-643)等人奉敕撰。征字玄成,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秘书监等职,参与主持编写史书和类书,成就卓著。《群书治要》五十卷,书成于贞观五年(631)。辑录经史诸子有关治国

  • 玲珑帘词

    一卷。清吴焯(1676——1733)撰。吴焯,字尺凫,号绣谷,钱塘(今杭州市)人。焯性嗜藏书,多藏宋元善本,其藏书楼“瓶花斋”称名当世。焯与词人厉鹗为挚友。其词婉约隐秀,律吕谐合,精于上、去、字音之别

  • 拟山园帖

    十卷。清王无咎(生卒年不详)辑。王无咎,字藉茅,清代大书家王铎次子。该帖刻于顺治辛卯(1651),成于己亥(1659)。帖中皆为王铎一人书迹,临古与自书相间,大小真草俱存。王铎于明入清,至大学士,由于

  • 圣学知统翼录

    二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魏裔介既撰《圣学知统录》,以为尚缺乏完整,复作此书以翼助之。所录共22人,上起伯夷、柳下惠、董仲舒,中及韩愈、胡瑗、邵雍、杨时,下迄蔡清、罗钦顺、顾宪成、高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