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禹贡释诂

禹贡释诂

一卷。清孙乔年(见《古文尚书证疑》)撰。孙乔年所著书除《古文尚书证疑》以外,还有《尚书今文集说》、《五经释诂》、《三正考》等。此卷《禹贡释诂》,即为《五经释诂》之一种,原为手稿藏于家中,至其孙孙仝严始刊行,时已道光年间。卷首有孙乔年自序,称其少时读蔡沈《书集传》,不惬于心,便集诸家坦白易解之说,加以几十年的研究心得,著成《释诂》一书。今观其书,词意甚是明白简炼,只是没有订正前人的错误,好象也没有见过胡渭的《禹贡锥指》。卷首有《九州田赋指掌图》、《禹贡九州全图》,为其孙孙仝严所补绘。此书成于乾隆庚午(1750)年,刊行时已是道光乙酉(1825)年,为家刊本。

猜你喜欢

  • 克斋词

    一卷。宋沈端节撰。端节字约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寓居溧阳(今属江苏)。淳熙三年,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仕至朝散大夫,江东提刑。能词,吐属清约,颇具风致;措词用语,含情带意。冯煦于《蒿庵

  • 增补广德州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裕文纂修。裕文,字秀岩,满洲镶蓝旗人,官安庆府同知,道光二十六年(1846)来守广德州。广德州志,自清乾隆五十七年修辑后,迄道光五年,州守张文凤已采辑完稿,因别迁他任而未竟。裕文来守

  • 物原

    一卷。明罗颀(生卒年不详)撰。罗颀字仪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本书为更订宋高承《事物纪原》而作。全书共分十八门,共二百三十九条。《事物纪原》尚著明出典,而本书混众说而为一,舛误之处很多。如谓乌孙

  • 诗学质疑

    不分卷。廖平撰。廖平有《易说》已著录。此书与《诗纬新解》、《诗纬搜遗》同为廖氏治诗之作,并有一贯之旨。以往论诗者多以为三百篇无义例可言,以至于十五国风之排列顺序也无定规。廖平独以为诗之次序断非随意连属

  • 御书法帖

    十二卷。清圣祖赐诸臣御书,张英、韩等汇摹于康熙四十年(1702)。康熙三十九年六月,命召诸臣于畅春园拟皇太后万寿无疆之赋文,钦定出甲乙等次;随后又于次日恩赐诸臣御书各一幅;诸臣喜不自胜,恭摹入石。康熙

  • 正朔考

    一卷。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为辨别历法之作,力主周行夏时之说。全书共分三篇,首举《诗经·豳风·七月》诗,次考六经及先秦古书与历代正史所书之月,皆为夏正

  • 读左卮言

    一卷。清石韫玉(1756-1837)撰。韫玉字执如,号琢堂,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庚戌(1790)一甲一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山东按察使,降编修。著作刊为《独学庐全稿》。《读左卮言》是读书随笔所记,

  •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

    一卷。补遗一卷。罗振玉(1866-1940)撰。罗振玉,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生于江苏淮安,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以祖上是浙江上虞人,遂恒以“上虞罗振玉”自居。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

  • 积学斋丛书

    二十六种,六十一卷。清徐乃昌(见《鄦斋丛书》)编。丛书汇辑清代学者著作,以考证为主,多罕见之本。如程际盛,关于声韵训诂的著作,不下数十种,丛书收入他的《周礼故书考》一卷。张宗泰,对《孟子》、《周官》、

  • 李山人诗

    二卷。明李生寅(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李生寅,字宾父,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其邑人杨承鲲所选。此集诗皆短章,音节和谐,而缺乏深警之思,其篇幅亦是窘迫。人称盖思清而才弱者。前有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