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禹贡集注

禹贡集注

一卷。清刘崇庆撰。刘崇庆字德征,原籍河南,以顺天籍中咸丰乙卯(1855年)举人,官鲁山教谕。本书卷首有刘崇庆自序,他认为水患都是由于下流壅塞而造成的,一定要先疏通下流,然后浚其上流,使下流有所归,上流有所杀。河(黄河)开始流入雍州,再流经冀州,冀州已是下流了,兖州则又是下流入海处。所以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到兖州,疏通河、泲之下流;从青州到徐州,疏通淮水之下流;从扬州到荆州,疏通江、汉之下流。于是自荆至豫,浚伊、洛之源;自豫至梁,浚江汉之源;自梁至雍,浚河、渭之源。这里所说的禹治水的先后顺序,与蔡沈《书集传》略有不同,可以互相参考。只是本书书名题为“集注”,但并未标明所集者是哪一家。本书在解说地理时,不能订正旧注之误,反而时有沿袭。本书对于诸说也缺乏明晰的辨析,多有疏略之处。本书卷首有九州总图、分图各一幅,又有《九州田》、《九州赋》等十五首诗歌;书后附有徐际旦所撰的刘崇庆行状。本书为咸丰十年(1860)刊本。

猜你喜欢

  •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三篇。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著作尚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公羊古微》、《老子本义》等。是编本因撰辑《说文

  • 四分律比丘尼钞

    六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比丘尼钞》撰成于贞观十九年(645),有三十章,分为三卷。天津刻经处据三卷本开为六卷。卷分劝学篇,释聚篇、结界篇、集众篇、足数篇、爱欲篇、

  • 御注老子

    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

  • 历代二十一传残本

    十二卷。明程元初撰。元初字全之,歙县(今安徽芜湖)人,生平事迹不详。另著有《律古词曲赋叶韵》。是书略仿《资治通鉴纲目》之例,以二十一史各编年为传,故曰二十一史传,但非传体。此本仅存《季周传》十一卷,《

  • 仪顾堂题跋

    十六卷,续跋十六卷。清陆心源撰。陆氏精通经学,藏书极富,是书为书跋汇编之作。其藏室“皕宋楼”多藏宋元善本、旧抄名校本、影写影刻本,每有考辨,陆氏辄亲撰题跋,遂辑成此书。卷一经、卷二至五史、卷六至九子、

  • 白茅堂集

    四十六卷。清顾景星(1621- 1678)撰。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人。少年时代博闻强记,尤喜读经史,善做诗文。南明弘光时考授推官,明亡,隐居于淀湖,入清,屡征不出。后因举荐“博学鸿

  • 实嬾斋诗集

    四卷。清张时泰(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时泰字平山,号六可,自称实嬾先生。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桐城县知县。时余工诗。本集前有时泰自作小传。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 骈志

    二十卷。明陈禹谟(生卒年不详)撰。陈禹谟字锡元,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万历中由举人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曾采掇诸书琐事隽语,著《广滑稽》三十六卷。并有《经籍异同》行世。本书摘取古事之

  • 亢仓子洞灵真经

    见《亢仓子》。

  • 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