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草木疏

离骚草木疏

四卷。宋吴仁杰(生平详见《古周易论》)撰。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正值韩侂胄专权之时。自跋称:“以芗草为忠臣,莸草为小人”,可见其虽为释屈原作品中草木,但亦有所寄托。全书正文四卷,前三卷为芳草嘉木,共四十四种。一、二卷为草本植物,三卷为木本植物。四卷为恶草,共十一种。卷末有吴氏自跋,方灿跋,鲍廷博跋。正文注释体例为:每列一草木名,先引屈原作品原文,次引王逸等各家之言,再以“仁杰按”,杂引古书及诸家语以申己见。此书突出特点:一、征引资料宏富。对每条草木,除引王逸、洪兴祖等名家之说外,尚引《山海经》、《尔雅》、《神农本经》、《说文解字》、《礼记》、《抱朴子》等书,往往引数十家之说。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实能补王逸训诂所未及,以视陆玑之疏《毛诗》,罗愿之翼《尔雅》,可以方轨并驾,争骛后先,故博物者恒资焉。”二、借注释草木阐发屈原以草木喻贤愚善恶的微言大义及作者褒贬感情。吴氏释草木,都以揭示屈原所用此草木的比喻意义为出发点,以芳草喻贤善,以莸草喻愚恶,吴氏对屈原的微言大义加以逐条阐发。但吴氏又并非客观阐发,处处渗透自己的善恶观念。这首先表现在对草木的分类和编排上。全书将草木分为嘉木、芳草和莸草三部分,并将莸草作为附录,列于卷末。这种做法表明作者对嘉木、芳草的器重,对莸草的鄙视。其次在具体征引上更表明了作者的这一倾向。如释“芙蓉”条繁引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正面点明莲为“花之君子”。引文的内容已超出了诠释芙蓉词义的范围,极为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羡之情。三、在名物考证上,用功甚勤,另立新说,间或可采。如“艾”条,先引王逸说法:“艾,白蒿也。”吴氏广引资料加以辩驳:“《尔雅》艾,一名冰台,郭璞注,即今蒿艾也。逸以为白蒿。按艾蒿与白蒿不同。白蒿《诂》所谓蘩也,《诂》有采蘩,有采艾。《本草》有白蒿条,又别出艾叶条。《嘉祐图经》云:“艾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又云白蒿叶上有白毛,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颇似细艾。按艾与白蒿相似耳,便以艾为白蒿,则误矣”。所论详尽,确当可信。本书亦有不足。吴氏之说,多出自《山海经》,而《山海经》一书所述多为异物灵怪,充满浓厚神话色彩,以此立论,难免失之怪诞。而且武断地称“三闾所称草木,多出于《山海经》,以《山海经》中草木来解释屈原作品中关于草木的使用含意,不免有背屈诗原旨。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吴氏称“然骚人寄兴,义不一端,琼枝若木之属,固有寓言;澧兰沅芷之类,亦多即目,必举其随时抒望,触物兴怀,悉引之大荒之外,使灵均所赋,悉出伯益之书,……是以好奇之过矣。”揭示屈原借草木以寄托胸怀,时有穿凿附会之弊。此书最早版本为宋庆元六年(1200)罗田县庠刊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一年(1776)方甘白手抄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五年(1780)《知不足斋丛书》本,浙江图书馆藏。1985年北京中华书局重排《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四八目

    见《圣贤群辅录》。

  • 左传礼说

    十卷。民国张其淦(详见《邵村学易》)撰。其淦字邵村,号寓园,东莞(今属广东)人。著有《邵村学易》、《洪范微》、《邵村咏史诗钞》、《松柏山房骈体文钞》、《左传礼说》,辑《明代千遗民诗咏》(初编、二编、三

  • 书序述闻

    一卷。清刘逢禄(1776-1829年)撰。刘逢禄字申受,江苏常州人,官至礼部主事,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奠基人。少时从其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学习,治《春秋公羊传》,攻击《左传》及古文经学开创者刘歆。

  • 孝经合解

    二卷。清陈治安编辑。陈治安字道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官河南襄城县知县。是书首有治安自序,又有丛说七条,并举阐发经义者周敦颐、程颐、程颢、张栻、朱熹、司马光、陆九渊、刘翚、范祖禹、王祎、曹端、薛瑄

  • 江上云林阁藏书目

    四卷。清倪模辑。倪模(1750-1825),字预抡、遇春、遇村,号遇存,又号韭瓶,江西望江人,目录学家。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凤阳府教授。好藏书,搜集典籍,每遇旧本异书,必以重价购买,家藏七万余

  • 徽言

    一卷。北宋司马光编。司马光生平事迹详见《温公易说》。此书为司马光手抄诸子史集精语,置诸座右以自警。主要摘取《国语》、《孔子家语》、《韩诗外传》、《孟子》、《荀子》等书。每条之下间有题识数字,结尾又列准

  • 次山集

    十二卷。唐元结(719-772)撰。元结字次山,号猗玗子、浪士、聱叟、漫叟、漫郎、渔者、酒徒漫叟,鲁山(今属河南)人。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师事从兄元德秀。天宝十三年(754)进士。擢为右金吾兵

  • 历代赋格

    十五卷。清陆葇(1630-1699)编。陆葇,原名世枋,字义山,一字次友,号雅坪,浙江平湖县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管内秘书院典籍。召试“博学鸿儒”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分纂《明史》。后奉命值南书

  • 琴旨

    二卷。清王坦(生卒年不详)撰。王坦字吉途,南通(今属江苏)人。王坦作此书,本照《律吕正义》的宗旨,而加以推究阐明。其五声数论琴之说,认为丝乐弦音,应当以五声之数定其丝纶多寡之数为体,徽分疏密之数为用,

  • 理学正宗

    十五卷。清代窦克勤(1653-1708)撰。窦克勤字敏修,号敬庵,柘城(今河南柘城)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倡导程朱理学,著有《孝经闸义》、《事规庸言》、《泌阳学条规》、《寻乐堂家规》等书。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