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典释文考证

经典释文考证

十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生平见“重校方言”。卢氏校刊《经典释文》之后,别为《考证》,学者赞为精审。《考证》附于抱经堂本《经典释文》之后。

三十卷。卢文弨(详见卢文弨录《五经正义表》条)撰。唐著名经学家陆德明(详见《经典释文》条)撰《经典释文》一书。清《四库全书提要》称“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但清《四库全书》所收为“通志堂刻本”。清何焯点校《经解目录》,曾讥顾湄“校勘之疏”,自不及卢本《经典释文考证》精善。卢本“考证”与“释文”分刻。其中如“冠义”、“乡大夫”、“乡先生”,音义并音“香下”。谓注云,“乡先生同乡老而致仕者”。《正义》云,“见于乡大夫”,谓“在朝之乡大夫也”。以注疏推之,经文“乡大夫”当作“卿大夫”。而疏之两“”字,亦“卿”之讹,见于“大夫不当遗卿”,注于“乡先生”始释为“同乡”。则上本不作“乡”字可见。若指《地官》之“乡大夫”,则更加偏颇。此字沿误已久,陆氏也不能辨,一经文弨剖析,昭然疑释。然也不无失者,《陈风》“衡门以乐”,卢本又作“下”,载臧生云,“‘郑作“饥”,不云“乐”当为“”。’是经本(陆德明本)作‘’也”。卢《正义》引王肃、孙毓,皆云“‘可以乐道忘饥’,是《传》中‘乐道忘饥’之言,非《毛诗》本义,乃肃所私撰,而孙毓从之也。以‘乐饥’为‘乐道忘饥’,说甚支离,必非毛语”。按臧生即臧庸,喜攻王肃,其论多偏。《韩诗外传》曰:“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生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下即引“诗可以疗饥”。韩与毛传“可以乐道忘饥”正同。又怎么能说王肃是“私撰”呢?臧庸之语不足为信。卢本又“郊特牲饷禘”音“药下”。今音注“药”,怎能以“乐”音之,况且“乐”有两音。检校韵书,从无“禘”音“药”者。陆德明业已谬误,卢文弨错舛又更远。不知此“禘”,盖“禴”之讹字。“郊特牲”云,“故春禘而秋尝。”注此“禘”当为“禴”之误也。“祭义”又云,“故禘有乐而尝无乐”。《正义》据《王制》云,“春礿夏禘”。《周礼·大宗伯》,“春祠夏禴”。今云“春禘”为夏殷礼,以“郊特牲”注“禘”当为“礿”,则此“春禘”亦当为“礿”。那么,“郊特牲”已注而破之,不复言也。这些均为陆德明、卢文弨偶有失察之处。然而,瑕不掩瑜,卢氏抱经堂本仍不愧为诸本中最为“精审”者。卢氏“经典释文”三十卷,收于《抱经堂丛书》。此书与《抱经堂文集》三十四卷,1923年北京直隶书局影印。

猜你喜欢

  • 六幻西厢记

    明闵齐伋(1508-?)辑。齐伋字寓五,明末清初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传朱墨字版、五色版谓之闵本者,多为齐伋所刻。齐伋精字学,著有《六书通》。此书为齐伋集唐元稹《会真记》为幻因;金董解元《西厢记》为

  • 孟子章句

    十四卷。东汉赵岐(约110-201)撰。赵岐字台卿,东汉经学家,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赵岐初名嘉,后为避难改名岐,字邠(豳)卿。岐、邠均是古都邑名,周族发祥地,分别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和郇邑西南

  • 聂氏经学丛书八种

    十七卷。清聂镐敏撰。聂镐敏,生卒年不详。字京圃,湖南衡山人。嘉庆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府知府。好程朱理学。由于《周易》产生于原始宗教,具有哲学的内容和卜筮外衣的双重特点,使后世的易学形成义理、象

  • 歙州砚谱

    一卷。宋唐积撰。唐积,今仅知曾任太子中舍、婺源县知县,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只在卷末题有“大宋治平丙午岁重九日”十字。考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歙砚图谱》一卷”,称“太子中舍知婺源

  • 小亨集

    六卷。元杨宏道(1189-?)撰。宏道字叔能。淄川(今属山东)人。生于金末,哀宗至大元年(1308)尝监麟游酒税。后又仕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为襄阳府学教谕。以诗负盛名。元好问为其集作序,称金南

  • 古庭祖师语录辑略

    四卷。明代释□□撰。古庭,是学法师善学的自号。《古庭祖师语录辑略》为语录体佛书。主要记载善学法师博学佛法,弘传宗义的言论及有关教义之见解。善学,俗姓马,出生于儒学家庭。学内外典,尤对《清凉大疏钞》、《

  • 操■斋遗书

    四卷。清末管礼耕撰。礼耕字申季,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岁贡生。此编可能是管礼耕在书院的应试之作。其中有“《易》《书》帝乙考”,谓《周易·泰》中有“帝乙归妹”、《尚书·酒诰》及《多士》

  • 续列女传

    九卷。明邵正魁撰。正魁字长孺,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任履不详。该书是一部接续刘向《列女传》以记叙历代妇女事迹的专著。体例上也一仍刘向之书的体例,共分七门,其中节义、贤明又各分一子卷。书中材料主要采

  • 春秋左氏传述义拾遗

    八卷。清陈熙晋(1791-1851)撰。熙晋一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今属浙江省)人,优贡生,以教习、知县累官宜昌府知府。治《左氏春秋》,著有此书及《春秋规过考信》、《河间刘氏书目考》、《日损斋笔

  • 御注老子

    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