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绵竹县志

绵竹县志

①四十四卷,清沈瓌纂修。沈瓌,浙江归安人,曾任绵竹县知县。绵竹县志创修于康熙间邑令李如瓌、徐世法。后县令王谦言又重修补辑,曾为五卷,而分为八门。嘉庆中,蜀修通志,徵诸邑乘,沈瓌乃为续王志而成兹篇。《绵竹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共四十四卷。此志分门别类,一遵省颁章程,而于屯田、边防、驿传、土司、屯练、钱法、木政、权政、古帝王、故宫、僭窃等邑所无者,则阙之。体例较完备,记述亦称详备。此本凡例第四条和第五条,有墨笔涂改处。建署沿革门下记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绵州省入汉州旁,注有“二十六年以后县令多有政绩,旧志可考,此云省入汉州,误甚。”另学校门晋熙书院旁注有“景熙”等字,多被蛀蚀,均不知出自谁手。② 十八卷,清王佐修,黄尚毅等纂。王佐字岳生,曾知绵竹县事。黄尚毅字仲生,邑人,举人,为名儒杨叔乔先生入室弟子。《绵竹县志》民国九年(1920)刻本,共十八卷。其目如下:舆地第一,建置第二,田赋第三,公产第四,官师第五,人物第六,列女第七,物产第八,实业第九,学校第十,选举第十一,礼乐第十二,风俗第十三,慈善第十四,武备第十五,古迹第十六,宗教第十七,杂录第十八。此志体例较完善。目广搜博采,记述翔实。尤其有关杨叔乔先生之逝世经过,叙之甚详,可供后人参考。

猜你喜欢

  • 时务论

    一卷。晋杨伟(生卒年不详)撰。伟字世英,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曾任尚书郎,征南军师等职务,参与并修造了《景初历》。杨伟一生勤于著述,据《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记载:“《桑丘先生书》二卷,晋征南军师杨伟

  • 说文佚字考

    四卷。清张鸣珂(1829-1908)撰。鸣珂字公束,号玉珊,浙江嘉兴人。咸丰拔贡,官江西奉新知县,著有《寒松阁集》。是书搜辑赵宦光、顾炎武、毛际盛、惠栋、段玉裁、江声、江沅、王念孙、桂馥、许瀚、严可均

  • 娱意录

    十八种十八卷。原题桐西书屋辑存。是书之所以题名“娱意”,旨在手此一编,则可以骋意千古、卧游名区,足以快心意而娱耳目,因此所收书均为记事记游之著作。十八种书为:《梅花草堂笔谈》、《幽梦录》、《钝翁说铃》

  • 周易绎传

    四卷。清汪景望著。汪景望字企山,宜兴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曾官太平教谕,工草书,治经深于易。此书据《宜荆县志》原为九卷,今只有上下经,而无系辞以下各篇。其阐释卦象主要以十翼为归依,有如下四法。

  • 章氏遗书七种

    清章学诚(见《章氏遗书》条)撰。此书内容包括《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地方略例》、《文集》、《湖北通志检存稿》、《外集》、《湖北通志未成稿》。传世本有民国年间浙江省图书馆铅印本。

  • 海宁州志稿

    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圭修,许傅沛纂,刘蔚仁续修,朱锡恩续纂。李圭字小池,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咸丰十年(1860)江南大营溃败,李圭死里逃生,在青浦常胜军营办文案,后在宁波新关税务司做

  • 洞天清录

    一卷。宋赵希鹄(生卒年不详)撰。赵希鹄,开封(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宋史·世系表》可知其为宋太祖赵匡胤后人。此书所论皆鉴别古器之事,分古琴辨三十二条,古砚辨十二条,古钟鼎彝器辨二十条,怪石辨

  • 群经冠服图考

    三卷。清黄世发(生卒年不详)撰。黄世发,字弱中,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东北)人。是书略以郑氏释礼,于弁服皆有通例,而散在诸注,读之茫无端绪,故仿李如圭《仪礼释宫》之意以类相比,使成条贯,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

  • 九宫山志

    十卷。清傅燮鼎撰。傅燮鼎,字铁椽,湖北崇阳人。九宫山跨吴楚境。其阳为江西武宁。阴为湖北通山。山上坦而凹,四峰五岭,周围环绕。明隆庆戊辰,崇阳王角峰撰《九宫山志》。明季版毁于兵乱。清顺治丙申至乾隆丁亥,

  • 冯定远集

    十一卷。清冯班(1604-1671)撰。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今属江苏)人。为冯舒胞弟。明末诸生。冯班性格落拓不偶,每与人异。明亡后,冯舒因文字狱被害,于是更加抑郁,放荡不羁,佯狂避世,人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