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编珠

编珠

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隋杜公瞻(生卒年不详)编撰。《编珠》一书《隋志》、《唐志》里均无记载。《宋志》才开始著录,但无传本。清康熙年间詹事府詹事钱塘高士奇奉旨检阅内库书籍,在废纸堆中发现其书的一卷、二卷,以及原四卷的目录。所缺的内容无法找到,于是就按原目补为四卷。书前有杜公瞻自序,称此书为隋大业七年(611),奉隋炀帝之命撰成,以供皇帝赋诗之用。此后,高士奇又在此基础上按其类增加补充,编辑了《续编珠》二卷。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浙江钱塘人。以国学生的身份参加京城考试未中,以卖文自给。后被皇帝发现,命供奉内廷。官至礼部侍郎。著有《清吟堂集》、《春秋地名考略》、《左传国语辑注》、《左传纪事本末》等。《四库全书总目》称:“今观其书,隶事为对,略如徐坚《初学记》之体。但前无序事,后无诗文。”其目录分为:卷一,天地、山川;卷二,居处、仪卫、音乐;卷三,器玩、珍宝、缯采、酒膳;卷四,黍稷、菜蔬、果实、车马、舟楫,共十四部。其体例为每部下首列对语,引录原文,标明作者、书名。如山川部下,“暴练河,萦带海”,下引刘荟《劭山记》和《老子》、《华阳国志》、《太康地记》等书。凡是属于高士奇所增补的内容,都以“此下补入”四字标出。有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钱塘高氏《清吟堂》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石帆诗钞

    十卷。清严光禄撰。严光禄,浙江桐乡人,生卒、仕履均不详。《诗钞》收《东山集》三,《大梁游草》二。东山乃严光禄之故乡,无林泉洞壑之胜,较泰山之高,不过一抔土。诗人自谦,以东山名其藉。诗人力主“吟诗必有可

  • 两汉隽言

    十六卷。宋林钺辑、明凌迪知增辑。林钺作《汉隽》,摘录西汉史事,迪知依此体例,辑后汉故实,与林钺《汉隽》合为一书,名为《两汉隽言》。其中卷一至卷十为前集,乃林钺之作;卷十一至卷十六为迪知续撰,题曰后集。

  • 杜诗通

    十六卷。《本义》四卷。明张綖(约1528前后在世)撰。张綖,字世文。《千顷堂书目》作字世昌,疑传写误。高邮(今属江苏)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至光州知州。著有《南湖诗集》、《诗余图谱》等。是编

  • 杞纪

    二十二卷,清张贞纂。张贞,字起元,山东安邱人。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十八年(1679)召征博学鸿词科,未赴。二十四年(1685)以史馆缺员再征,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待诏,未就,居家著述。《杞纪》

  • 沈氏农书

    一卷。明涟川沈氏(生卒年不详)撰。沈氏,湖州府(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吴兴、德清、安吉、长兴等县)人,不知其名。《沈氏农书》主要讲述作者生活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书中包括五个部分。“逐月事宜”,为农家月令,分

  • 谷山笔尘

    见《笔尘》。

  • 仪礼释宫

    三十卷。宋李如圭撰。李如圭生平事迹详见《仪礼集释》。古代宫室,都有定制,《仪礼》时其载述颇详,然而随时代变迁,宫室定制各不相同,后世阅读《仪礼》亦不尽知古时登降之节、进退之序,故有考古礼者不明于古人宫

  • 切字释疑

    一卷。清方中履撰。方中履字素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以智之子,中通之弟。幼从父游于方外,晚年筑“稻花斋”于湖上,专心著述,所著《古今释疑》十八卷,入《四库全书提要·子部杂家存目》。案《古今释疑

  • 焦山古鼎考

    一卷。清张潮(1650-?)辑。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曾以岁贡生官至翰林孔目。能词。以刊刻丛书知名当时。除编有《焦山古鼎考》外,还编有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刻有《昭代丛书》、《

  • 古欢录

    八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本名士禛,因避胤禛(雍正)讳而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士祯。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又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