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缙云县志

缙云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汤成烈修,尹希伊、徐伟纂。汤成烈,道光年间任缙云县候补知县。此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舆地志,目为沿革、疆域、坊署、乡都、山川。营建志,目为公署、旧廨、门关、仓廒、桥渡、塘堰、坊表、古迹。赋役志,目为户口、额征、解运、存留、积贮、外赋、蠲恤、物产、风俗。学校志,目为圣谕、学宫、位次、乐章、学田、书院、社学。祀志,目为坛壝、秩祀、里祀、寺观、冢墓。兵防志,目为营制、防汛、险隘、兵事、为表二,官师表、选举表。列传五,目为良吏、名臣、宦绩、武功、忠义、儒林、文苑、独行、尚义、隐逸、方外、技术、流寓、列女。艺文,目为书录、碑碣。志余,目为灾祥、耆寿、旧闻、辨误;末为叙录。缙云之志,创始于明万历,清代有康熙志、乾隆志,此志为四修。② 十六卷,首一卷。清何乃容,葛华修,潘树棠纂。何乃容、葛华,光绪时缙云县知县。此志光绪二年(1876)修,七年(1881)刻本。卷首为旧序、图。卷一舆地。卷二田赋。卷三营建。卷四学校。卷五祀。卷六职官。卷七选举。卷八九人物。卷十耆寿。卷十一二艺文。卷十三列女。卷十四风俗、物产。卷十五兵事灾祥。卷十六志余。卷末补遗集证。此编乃大部分承袭道光汤成烈志而作,分类设目略有增删。如特以耆寿专占一卷,似为不合。又如艺文列于耆寿、列女之间,亦为失当。于舆地门特立水利一目,殊为得要。

猜你喜欢

  • 满汉合璧通鉴总论

    一卷,汉本由元潘荣撰,满本由清阿什坛翻译。潘荣字伯诚,婺源桃溪(今属湖南省)人。隐居不仕,但此人博学,通诸经,尤长于史,学者称节斋先生,尝集苏句一百篇,著《通鉴总论》。阿什坛也写作阿什坦,国子监题名碑

  • 卫生宝鉴

    二十四卷。元罗天益(约1220——1290)撰。罗天益,字谦甫,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曾从著名医家李东垣学习,为李氏得意门生,尽得其师倾囊所授,故造诣颇深。兼承师意,撰有《内经类编》一部,惜无传本

  • 周寿堂二王帖

    四卷。清代瑛棨摘摹宋拓。瑛棨,字兰坡,生平籍贯不详。此帖成于咸丰十一年(1862),刻于西安。据作者自题,瑛氏自藏有宋拓《二王帖》,其字势纵横变幻,令人爱不释手,作者便于“公余之暇,择其尤佳者汇为四卷

  • 南雍志经籍考

    二卷。明梅鷟撰。梅鷟(约1483-1553),字致斋,旌德(今属安徽)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至盐课司提举,集搜辑而成此编。上卷题官本书,末录《天顺年间官藏书目》,著录书名、部

  • 庄氏史案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庄氏史案》是据陈寅清《榴龛随笔》而录,述清初庄廷鑨史狱案。明故阁辅朱国祯,曾欲为明史,未成而卒,书稿为湖州庄氏窃据为己,庄廷遂招集宾客,整理增删成书。廷死后,其父庄胤城召匠刊刻

  • 增定史韵

    四卷。附读史小论。一卷,清仲宏道撰。仲宏道,字开一,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此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仲宏道因赵南星的《史韵》前记载年号,著文浮廓,注释寥寥,故删其繁冗,补其缺略,上续以伏羲

  • 古书疑义举例

    七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浙江德清(今属浙江省北部)人。道光进士,官至河南学政。晚清著名学者,著有《上海县志》、《春在堂全书》、《镇海县志》、《射雕馆集》、《群经平议》等书。此

  • 良乡县志

    八卷。清杨嗣奇修,李维翰、等纂。杨嗣奇康熙年间任良乡知县。《良乡县志》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全书八卷,十纲,分为:舆地、建置、赋役、官师、人物、纪幽、物产、武备、祥、艺文。该志以纲冠其首。一目

  • 释书名

    一卷。清庄绶甲撰。庄绶甲(1774-1828)字卿珊,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诸生,少从叔父受业,传祖父存与之学。尚著《周官礼郑氏注笺》十卷、《尚书考异》三卷等。《释书名》释文字称谓,凡“文、字、

  • 禹贡备遗

    二卷。明胡瓒撰。胡瓒字伯玉,安徽桐城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右参政。书首有胡瓒题辞。此书本诸其父胡效才的《禹贡遗编》,又参考了彭灿的《禹贡简备》,所以本书名为“备遗”。胡效才字用甫,为明嘉靖年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