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荀子平议

荀子平议

四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条)撰。是书为《诸子平议》之第五种。《成相》篇,“慎圣人”改作“慎听之”,可备参考;“欲衷对”,改作“欲对衷,比王念孙之说为公允。《修身》篇,饶乐之事,“兑而不曲”,以为“不”字衍文,实误会原文之意。《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义与《论语》相合,本无错误,樾必从《大戴记》,以“省乎”二字为后人所加,须知荀书首篇《劝学》、终篇《尧问》,与《论语》篇第,大旨正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亦见荀书,况且书中《论语》义最多,为何要强从《大戴》,而不从《论语》呢?有《春在堂全集》本,中华书局1954年《诸子平议》本,1959年《诸子平议》(附补录)本。

猜你喜欢

  • 潇湘听雨录

    八卷。清江昱(1706-1775)撰。江昱字宾谷,号松泉,江苏江都人。乾隆廪生,自幼有圣童之称,安贫嗜学,拥书万卷,治经史、考金石,尤称精通。一生著述很多,有《尚书私学》四卷、《韵岐》四卷、《梅鹤词》

  • 黄氏日抄

    九十五卷。南宋黄震(1213-1280)撰。黄震字东发,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历任吴县尉、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常平等职。宋亡后,隐居宝幢山,饿死师事五文贯,

  • 重修革象新书

    二卷。元赵友钦撰,明王祎(1322-1373)删定。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元史》,官翰林待制。有《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

  • 归安赵忠节公事实

    一卷。编者不详。此书记清赵景贤事迹。景贤字季侯,浙江归安(今湖州)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曾任宣平县教谕。太平天国革命时,赵氏以在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有功,被清廷授福建督粮道,加布政使衔。

  • 望炊楼丛书

    七种,十二卷。清谢家福编。谢家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人。原名未署编者姓名,只题苏州文学山房印行,据王德森序知为谢家福所编。所收均为有关吴中掌故著作,如元陆友仁《吴中旧事》一卷、元高德基《平江记事》一卷,均

  • 生辰纲

    清金蕉云撰。金蕉云,生平不详。此剧演《水浒传》晁盖劫取生辰纲一段故事。共四节,一曰《英雄迫》,演林冲梁山入伙及杨志东京卖刀事。二曰《双雄斗》,演杨志与周谨、索超斗将,后为蔡京贺生辰,杨志押送生辰纲事。

  • 雪鸿堂文集

    ① 二卷。清李钟峨(约1716年前后在世)撰。李钟峨,字雪原,号芝麓,通江(今四川通江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官至太常寺少卿。本集是其督学福建时所编,计有赋颂一卷,诗一卷,

  • 冬余经说

    十二卷。清邵向荣(生卒年不详)撰。向荣字东葵,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镇海县教谕。此书杂释诸经,包括《易》、《书》、《诗》、《春秋》、《周礼》、《礼记》、《论语》、《孟子》。主要是引

  • 林氏五种

    五卷。民国林金相撰。林金相字品三,分宜(今属江西省)人。治程朱之学,兼修佛道之旨。五种为《察迩言录》一卷、《五五语》一卷、《读书录》一卷、《拟言一卷》、《圭窗集》一卷。大多为针砭时事、反己修身等杂感类

  • 搬姜录

    二十四卷。清孙运锦著。孙运锦,生卒年不详。字绣田,号心仿,又号铁围山樵,江苏铜山(今属江苏)人。道光乙酉拔贡,博学工诗,另著有《诧南集》等。《搬姜录》分砚、墨、纸、笔、法帖、书法、画、印、古器共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