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菉斐轩词林要韵

菉斐轩词林要韵

一卷。又称《词林韵释》。此书原不著录撰人姓氏。《丛书集成》收入此书,题为“宋菉斐轩刊本”。清厉鹗以后,俱认为是宋人作品,经赵荫棠考证,方确定此书是明人所撰,产生于《琼林雅韵》之后,《千顷堂书目》谓此书有成化癸卯(1483年)序,可知此书成于成化年间。作者是陈铎。陈氏字大声,号秋碧,又号七一居士。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家居南京。正德中世袭指挥。工诗善画,尤长乐府。有《秋碧轩》、《月香亭》诸集。此书亦分十九韵部:一东红、二邦阳、三支时、四齐微、五车夫、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鸾端、十先天、十一萧韶、十二和何、十三嘉华、十四车邪、十五清明、十六幽游、十七金音、十八南山、十九占炎。平声不分阴阳,与《琼林雅韵》相同,是取消阴阳的第二部曲韵。各字均加注解,注解主要依据《洪武正韵》编写。不注切语。此书的撰作,基本以《中原音韵》为根据,同时参用《洪武正韵》、《琼林雅韵》的某些作法和具体内容编成的。全书韵字的排列次序,与《琼林雅韵》大体相同;除平声不分阴阳外,其音系与《中原音韵》无甚区别。是书有粤雅堂本、秦恩复刻《词学丛书》本、徐乃昌《随庵丛书》本等。

猜你喜欢

  • 今白华堂诗集

    十三卷。首二卷。清童槐(生卒年不详)撰。童槐字晋三,一字树眉,号萼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庆进士,官至通政使副使。熟谙当代典章,四明文献。工书。著有《今白华堂集》、《今白华堂诗录》、《补雅》、《过

  • 新繁县志

    ①十四卷首一卷,清郑方城、朱敦修等纂修。郑方城,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曾任新繁县知县。新繁县典籍于明末沦于灰烬,清初敕修通志,邑令缀拾旧闻,费三载之心血,蔚成志一部。《新繁县志》乾隆八年(1743)

  • 辑佚书七种

    七卷。此书不著编者姓名,为旧钞本辑佚书。旧题为《庄进士所集书七种》,故有人认为它是庄存与所作。汉何休好《公羊》之学、著《左氏膏肓》、《穀梁废疾》、《公羊墨守》,郑玄分别予以辨驳,因而作《针箴膏肓》、《

  • 溯洄集

    十卷。清魏裔介(1616-1686)撰。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直隶柏乡(今唐山一带)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由庶吉士授工部给事中、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自入谏垣,前后上百余

  • 伤寒论后辨直解

    见《伤寒论后条辨》。

  • 游浯溪记

    一卷。清彭而述撰。彭而述,详见《桂阳石洞记》。此记作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六月。时彭而述任湖南提学,与胡养忠同游浯溪,县令孙斌为向导。浯溪之名肇于唐元结、次山,经其品题,始闻名于世。与曾公摩崖、

  • 高昌馆课甲卷

    不分卷。不著撰人名氏。是书按年记载各卫朝贡请赏等事,有的内容可与《明实录》、《华夷译语》、《女真编》等参照、比较使用,是研究清初历史的重要著作。《续修四库全书》说:“按,是书即四夷馆所辑藩属之来文,而

  • 滥竽斋遗草

    二卷。清张学鸿诗稿。其子张文达属胡九思书以刻石。张学鸿字潜斋,张文达字乐山,胡九思字子寿,号默轩。此书小楷工整,学赵松雪。其诗上卷古体,下卷近体。喜庆二十一年(1816)刻成。摹勒者陈景微,为当时刻石

  • 临证指南

    见《临证指南医案》。

  • 隶经杂著甲编

    二卷。清顾震福撰。震福字竹侯,江苏山阳人,光绪丁酉举人。该书所考,皆信而有徵,不作向壁虚造之言。或发明故训,或释疑辨难,解决了不少群经考释中的疑难问题,可以作为读经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