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袜线集

袜线集

① 十五卷。明萧仪(1384-1421)撰。萧仪,字德容,乐安(今江西乐安县)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任吏部主事,因言事忤旨,下狱死。著有《袜线集》。是集为其子萧超进所编,按其原刻目录所示,凡文十卷,诗十卷。但此本实则仅存十五卷。观集中之文,未见缺少,盖诗散佚五卷。其文有纡徐曲折之致,但意境未见深远。其诗则亦文人共有之趣,无非抒情、怀古、咏亭台楼阁,发思古悠情之作,盖时尚使然也。故诗文名皆不显著。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② 五卷。明史杰(1410-1491)撰。史杰,字孟哲,号敬庵,浙江吴兴人。官大河卫百户。生平事迹不详,待考。此编首有弘治五年(1492)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官兼修国史。长沙李东阳及成化十四年(1478)江西广信府知府前礼部员外郎山阳金铣序文。后有弘治四年(1491)自作后序,年已八十有二,杰即于是年下世。盖及其身得见此书刊行,于愿已偿。据自序言杰年十五时,即从漕运总兵官陈某之劝,言武职子孙,宜入儒学读书,习知礼法,遂入山阳邑痒。又翌年,以例出习武艺。习武之暇,亲士人蔡以行讲论通鉴。年二十,循列代祖职。时泰州王礼庄有诗名,教之习诗,以唐音为本。自是十余年切磋苦学不绝,及垂老致仕,犹不废吟咏。自选其诗以古今体类次,名之曰袜线,用自喻其寡陋。授其子千户诚刻之,杰已垂垂之老。杰以武人而作诗不类赳赳者流,格调闲雅,体制遒古。此本棉楮精印,盖以天一阁故物。朱竹垞《明诗综》失收。《千倾堂书目》列入集部天顺条下,亦未译卷数,不可谓非罕见之秘籍。有明弘治刻本。

猜你喜欢

  • 新语集要便览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签署“庚申蒲朔,崇俭道人”八字。“庚申蒲朔”,可能为嘉庆五年或咸丰十年的五月初一日。不会是宣统逊政后的第九年。“崇俭道人”其姓名不详。亦不知是此书的撰者还是藏书者之雅号。本书的体例

  • 永陵传信录

    六卷。戴笠撰。戴笠,字耕野,明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永陵,是明世宗(嘉靖)的陵墓。该书以纪事本末体记述嘉靖年间史事,各卷标目依次是“兴献大典”、“更定郊祀”、“钦明大狱”、“二张之狱”、“曾夏之狱”、

  • 周末列国有今郡县考

    一卷。补一卷。清闵麟嗣撰,王士濂补辑。麟嗣字宾连,歙县(今属安徽省)人,生平事迹不详。士濂字望溪,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生平储书极富,刊有《鹤寿堂丛书》三十余卷,都是朴学家经史考订之作。著有《春秋世族

  • 定陵注略

    十卷。明文秉(1608-1669年)撰。文秉,字荪符,号竺坞山人,竺坞遗民,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崇祯朝文震孟之子,经明清乱,隐居竺坞,不仕清朝,著述除《定陵注略》外,还有《先拔志始》、《烈皇小

  • 明疏议辑略

    三十七卷。张瀚撰。张瀚(1511-1593),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子文,号元洲。嘉靖进士。由南京工部主事,出知庐州府、大名府。历陕西左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兵部侍郎。隆庆时总督两广军务,改抚陕西、

  • 四益易说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撰。意在阐明三易之源流。三易即指文王、周公作经,孔子作传。其主要内容有:,论三易之说出于周礼。认为东汉易学家只提到文王作易,至马、陆才添入周公。又据《礼运》考证孔子之易则承续于商代。

  • 天岳山馆文钞

    四十卷。清李元度(1821-1887)撰。李元度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1839-1840)就读于岳麓书院。其时邓湘皋辑《沅湘耆旧诗》,李氏虽“未

  • 余言

    二卷 明徐三重撰。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伯同,万历五年(1577年)举进士,官刑部主事,三年后,因病辞官回乡,居家四十余年。三重自幼好学,嘉言懿行,乡里人皆奉为楷模,其著作有

  • 五经大义终始论

    无卷数 附答问九篇。清龚自珍(详见《泰誓答问》)撰。本书作于自珍三十二岁时,乃是以汉学的方法来研讨经学的微言大义,因此言必有证,无一字无来历。本书所述,全以《公羊》为依归。公羊氏有三世三统之说,自珍受

  • 方言类聚

    四卷。明陈与郊撰。陈与郊(1544-1611)字广野,号禺阳,又号玉阳仙史、高漫卿、任诞轩、隅园,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工诗,好戏曲创作,有《昭君出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