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含神雾

诗含神雾

① 一卷。清孙珏辑。所辑共计十四条。孙氏认为所辑属于谶纬一类。每一条后大多有按语。首条“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刻之玉版,藏之金府,集征揆著,上统玄皇,下序四始,罗列五际,故诗者持也”,其他辑本引分为四条,该书将其并为一条;次条“夫齐地处孟春之位”云云,共计一百六十八字,作者自记云:“此简无全文,竞不知为何简。”现按《太平御览·时叙部》引之,亦散见于《艺文类聚·岁时部》;“天地东西”条、“天不足西北”条,皆见于《山海经注》,只是没有“名曰竫人”四字;“大华之山……”二十五字,亦见于《山海经注》,只是其下没有“少室之山巅”等二十三字;“五岳祝三公”条,引见《北堂书钞》;“五者德化充塞”等十四字,“尧时嘉禾七茎”等十字,皆引见《太平御览》;“大迹出雷泽”条,亦引见《太平御览》,只是稍微有所不同,没有“玄鸟翔水”以下的文字;“执嘉妻含始生刘季”条,引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代汉者龙颜朱额”条,引见《太平御览》;“其孔子歌云”条,引见《说苑》及《博物志》。其余各条未考证出所出之处。该书有《古微书》本行也。②一卷。题缺名。所辑共计十条,未注明出处。“诗者诚为天地之心”条,引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和《困学纪闻》,没有“诚为”二字,诗上多“孔子曰”三字;“地处季夏之位”条,引见《艺文类聚》和《太平御览》,没有“是也”二字;“德化充塞”条,引见《太平御鉴》,没有“也”字,“德”上有“王者”二字;“含始吞赤珠”条,引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皇亲部》引没有“汉皇”二字;“其治世之音温以裕”条,清河郡本有之,但多“宋均注:裕以致安,怒以致乱”十一字;“雷震百里”条,亦见清河郡本,多“宋均注:雷动百里,故因以制国也。雷声谓诸侯之政声,所至相附近也”二十七字。其余各条未考证出所出之处。该书有《说郛》本行也。③一卷。清黄奭辑。所辑共计六十八条,系辑赵在翰、马国翰二本而成。其中如“五精星坐其东”条、“汤之先为契”条,赵在翰本、马国翰本皆有按语,而该书则没有,仿佛黄氏自抒所见。该书稍稍不同于其他辑本的地方,在于根据清河郡本证明《说郛》和《古微书》诸条。例如,“诗者天地之心”条,清河郡本增加了“宋均注:心主也,祖领也,亲厚也,户由出入也”;“集征揆者”条,宋均注:“望有天下也。”清河郡本“望”作“王”;“颂者王道太平”条,增加了“宋均注:颂诵同。诵其德也”;“齐地处孟春之地”条,增加了“宋均注:污泥言卑下也”;“曹地处季夏之位”条,清河郡本没有“土”字,并增加了“宋均注:劲健也”;等等;凡此种种,都辑录了其他辑本所遗漏的内容。该书有《汉学堂丛刊》本行世。④一卷。清赵在翰辑。所辑共计五十一条。其中转录自《说郛》和《古微书》各三条,其余各条均注明出处。该书考证条文,举证甚博,例如赵氏论“五岳祝三公”一条即是。另外,赵氏论“契稷无父而生”一条,主张郑笺之说,并以《尔雅》相证明,所见极是;又“五精星坐其东”条,赵氏亦有按语,以纬证纬,所见亦是。该书有七纬本行世。⑤一卷。清马国翰辑。所辑共计六十一条。其中“诗三百五篇”条、“天下和同”条、“齐叔好道”条、“颂者王道太平”条、“伏羲在亥”条、“风后黄帝师”条、“烨烨震电”条、“五纬聚房”条,还有采自开元占经者数条等,总计十一条,都是赵氏本上所没有的。只有“陈五者所起也”条、“君子悉心研虑”条,《文选注》引只称是“诗纬”,而不能断定其为“含神雾”。另外,“孔子歌曰”条,当采辑自《古微书》;“北极天皇大帝”条,引见《曲礼正义》;“玄鸟遗水”条,大概也是辑录自《古微书》。该书有玉函山房本行世。⑥一卷。清乔松年辑。所辑共计三十四条。其中转录自《说郛》四条。赵在翰辑本所辑录的“构为天狱”条、“四角主张”条、“震电不宁”条、“东注无底之谷”条、“龙首颜似龙也”条等,该本都没有辑录。而该本所辑录的条文,如“烨烨震电”条、“神农龙首”条、“风后为黄帝师”条、“简狄吞卵”条、“诗三百五篇”条、“北极天皇大帝”条等,在赵在翰辑本上又没有见到。另外“孔子歌曰”条,引见《说苑》及《续博物志》,而乔氏只引《古诗纪》;又“北极天皇大帝其精生人”条,引见《曲礼正义》,而乔氏引作宋均注,这些都是疏谬之处。该本有纬捃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经解入门

    八卷。章炳麟(1869-1936)撰。章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一作梅叔),号太炎,曾改名绛。浙江余杭人。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章炳麟早年曾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教育,师事清经学大师俞樾。在文学

  • 京口三山全志

    十二卷。明许国诚撰。许国诚,正德七年(1512)河东史宗道辑成《京口三山志》十卷。已散逸。后虽有续金山志,而亭寺楼阁,代有兴替,后人诗章,亦未增补。许氏惜其胜景弗彰,文采湮没,遂博采故实,新其图绘,广

  • 道德经古本

    二卷。唐傅奕(555-639)校定。傅奕,隋唐之际相州邺(今河南临章)人,通晓天文历数,入唐后为太史令,好老氏之学,反对佛教。据《旧唐书·傅奕传》记载,傅奕曾多次上疏言佛教之害,并集魏晋以来驳佛教者为

  • 周易补疏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以王弼之学,虽尚空谈,而以六书通假来解经,尚未远于马郑诸家。此书系为订正孔颖达《周易正义》之舛漏。颇能补孔氏正义之失,有参考价值。其自序称“弼或可由一隙贯通”

  •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七百二十卷。贤媛类征初编十二卷。清李桓(生卒年不详?)撰。桓字黼堂,湖南湘阴人,官至江西布政史。该书专辑天命元年(1616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朝史传及私家记述。书中首列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

  • 复堂词话

    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应礼部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知

  • 会真记

    见《四山群仙会真记》。

  • 五服释例

    二十卷。清夏燮(详见《校〈汉书〉八表》)撰。书首有燮自序,略言“丧服之旨,莫先正名,名正而后尊亲之杀、伸降之差,礼所由生,义所由起。至尊之服,则父、君、夫所谓三纲者是,至亲之服,则母及妻子昆弟,所谓一

  • 恒言录

    六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字及之,又字晓征、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先世常熟(今江苏常熟县)。清乾嘉学派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先生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

  • 闵午塘诗集

    七卷。明闵如霖(约1545前后在世)撰。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午塘集》。是集为诗七卷,乃其门人吏部侍郎吴宏谟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