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考校注

诗考校注

一卷。宋王应麟(1223-1296)撰,清卢文弨(1717-1796)增校。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宁波)人,淳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精于经史、地理,善长考证,著作极多,有《深宁集》一百卷、《玉堂类稿》二十三卷、《掖垣类稿》二十二卷、《汉艺文志考证》十卷、《通鉴地理考》一百卷、《通鉴地理通释》十六卷、《通鉴答问》四卷、《困宁纪闻》二十卷、《蒙训》七十卷、《集解践阼篇》六卷、《补注急就篇》六卷、《补注王会篇》十卷、《小学绀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词学指南》四卷、《词学题苑》四十卷、《笔海》四十卷、《姓氏急就篇》六卷、《汉制考》四卷、《六经天文编》六卷、《小学讽咏》四卷。文弨字召弓、矶渔,又字擎斋,晚号弓父,人称抱经先生,浙江余姚(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督湖南学政,曾主讲于浙江各书院,与著名学者戴震、段玉裁为好友。生平潜心汉学,精于校勘,所校《吕氏春秋》、《春秋繁露》、《孟子音义》、《荀子》、《逸周书》、《贾谊新书》、《韩诗外传》、《方言》、《精典释文》、《白虎通》等三十八种究其衍误,人称精审。著有《群书拾补》、《补正逸周书》、《抱经堂集》。齐、鲁、韩三家之诗,于汉武帝时立有学馆,曾兴盛一时,毛诗晚出,但有经学大师郑玄为之作笺,流传甚广,三家诗反渐渐湮没。《隋书·经籍志》云:“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应麟检诸书所引,集帙成书,以存三家佚文。又旁搜广讨异字异义,曰异诗,以附缀其后,每条各注其所出。所引韩诗较多,齐鲁两家仅寥寥数条。卷末别为补遗,以掇拾所缺。文弨增校是书,首列应麟原序,增加应麟书中未备者,各归本篇,录成清本,后有跋语。后又据通志堂所刊宋本《经典释文》及日本人山井鼎《七经考》再加补校。但现今所见之书,序跋俱不存,只在各条下增注出处,间有按语,且补入释文,当为后定之本。文弨此书未付梓,仅存稿本。

猜你喜欢

  • 因园集

    十三卷。清赵执信(1662-1744)撰。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颇为朱彝尊等所引重,官至右春坊右赞善。赵执信少颖慧,

  • 皇明理学名臣言行录

    二卷,续一卷。据碑状序赞等辑录而成,共十三人。续辑一卷共收四人,无刊书年月,宜在嘉靖年间。

  • 吴下方言考

    十二卷。清胡文英撰。胡文英字绳崖,江苏武进人。据自序分析,是书完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胡氏认为《尔雅》之“数十字而训一义者”,是方言造成的,《方言》一书为“合九州之音以成一家言”的著作,而

  • 四书句读释义

    十九卷。清范凝鼎撰。凝鼎字庸斋,自号磨镜居士,洪洞(今山西洪洞县北)人。生卒年不详。该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原文选用朱子所定本,每章先讲解句读,然后诠解文义。于解文义先录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

  • 性理吟

    一卷。明谭宝焕撰。生平见《谭樵海集》条。是集成于明正德壬申(1512年),前有自序,皆用四书及性理中字句为题。前列朱子之说,而以一诗括其意。前集一卷为七言绝句,后集一卷为七言律诗。其意不在于诗,很难以

  • 熙朝雅颂集

    一百三十四卷。清铁保(1752-1824)等纂辑。铁保,字治亭,一字梅庵,先世姓觉罗氏,改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工书法。集满人诗文,编《白山诗介》。著有《惟清斋集》。

  • 吴礼部词话

    一卷。元吴师道(1283-1344)撰。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早年读宋儒真德秀遗书,深受影响。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调宁国录事,乱兵过境,唯吴师道敢强压之。会

  • 孙子十家注

    十三卷。宋吉天保辑,清孙星衍、吴人骥校。吉天保字里不详。《孙子》一卷十三篇已有著录。《孙子》注本据《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文献通考·经籍考》等诸家书目记载极多。然今传世宋以前注家寥寥。

  • 钦定补绘离骚全图

    三卷。清门应兆(生卒年不详)临摹补绘。门应兆,字吉占,正黄旗汉军人。善于画人物花卉。清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由工部主事,派往懋勤殿修书,充四库馆绘画分校官。补工部员外郎,升郎中,授宁国府知府。清高宗

  • 恬志堂诗话

    三卷。明李日华(1565-1635)撰。生平详见《梅墟先生别录》。此编载曹溶《学海类编》中,乃摘其“诸杂著中论诗之语,凑合成编”。书中所载主要针对具体诗作的品评及诗人轶事,也有李日华自叙作诗体会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