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形声疏证

说文形声疏证

二十八卷。清朱士端撰。参见《说文校定本》。是编乃是《说文校定本》的原稿。在成书过程中,朱氏寓居王引之家中,曾得王念孙指点,且与陈宗彝、汪喜孙、陈辂、俞正燮、臧相、陈潮往复辨难,随之取二徐本加以订正,每日或数字,或十数字,析之入微,时有创获。历时四年而成此编,分卷依《说文》且每卷析上下,凡二十八卷。其间古音分部悉以顾炎武为准,且参以段玉裁之说。而后又从中扩展出《说文校订本》以论形体,论音韵者则不复录,使二者辅翊以行。本书大旨,其序言之颇详:“六书之体,《说文》解特造之字。经典用假借之文,经典行而本字赖以不坠,唯《说文》之功居多。凡引用经典与今本异文,皆其本字。假借字即用本字之音而异其文,解经家往往就假借字望文生训,而本字不详。以六书之例求之,谐声之例,有省声,有古音,有转音;转音之例,有正转,有旁转。欲求谐声,必详通转。如某字下云,从某某声,不本诸古音,不参以通转,类多不得其声。假借之例,借字因而借音,借音又生他字,道有变通,理惟一贯。借字借音,亦分正谐、旁纽、音同、音近,即为叠韵、双声。古人解字,或两字合为一声;异域殊方,或一字有数通转。读若之法,汉读尚有古音,反切所附声韵,不无讹舛。《说文》传刻既多,改窜亦众,籀古篆隶,代有更变。鸟焉鱼鲁,半属传讹。自秦汉而下,碑铭石刻,体例率多假借。偏旁点画,讹舛半由声音。象形会意,形意亦或兼声。或体重文,声音亦取相近。声韵之祖,发源《三百篇》,而《说文》从某某声,究为古之门经。宋郑庠订古音为六部,明三山陈第著《毛诗古音考》,既病宽疏,又多渗漏。逮我朝顾亭林先生定为十部,网罗捃拾,厥功斯伟。后江氏、戴氏渐增部分,逮至近世,有分至二十六部。部分逾繁,古音转阂,经典通假,推测斯难。段氏注《说文》,依字为训,苦心覃思,雅多辨析。然立十七部于谐声,古音间有难通,别为合韵。况多至二十六部,而古人韵缓之说不可通矣。大凡解经之体,就其可通者举之,其不可通者阙之,部分犹不妨繁密。若统计《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谐声之字十居六七,循声按韵,部分益多,诘益甚。沈约《四声谱》成,而古音晦;二徐删订《说文》,而疑义生。或删去‘声’字,或直曰‘非声’,通转不明,古音几废。故《说文》自阳冰改后,继以二徐,多失其旧。然小徐本删去“声”字较少,差胜大徐,顾安得六朝旧本而是正之?戴侗《六书故》间存唐本《说文》,要亦吉光片羽耳。不知六书之旨最重形声,形声实六书之纲纽也。盖韵学至今日,去古益远,言人人殊。当两汉人重经师家法,后之学者专守一家,乌可淆混?抱顾氏之遗编,回狂澜于既倒。徒以客馆萧斋,书无充栋,难资博览,终惭谫陋云尔。”此稿本藏于刘氏食旧德斋。

猜你喜欢

  • 谠论集

    五卷。宋陈次升撰。陈次升(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熙宁进士。为太学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曾做安邱县知县、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劾蹇周辅经画盐法害民。

  • 易宪

    四卷。附《卦歌》一卷,《图说》一卷。明沈泓撰。沈泓字临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此书征引诸家《易》说以证朱熹《本义》,没有载《本义》原文,但全书宗旨全部与本义

  • 卧月轩稿

    三卷。明顾若璞(约1635前后在世)撰。顾若璞,字和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上林署丞顾永白女。督学黄荫庸长子茂悟之妻。生卒年不详。若璞生而夙慧,幼读诗书,丈夫茂悟若璞亦工于古文辞,早卒,遗二子,赖若

  • 尚书述

    一卷。清凌堃撰。凌堃字仲讷,浙江乌程人。此书止于“三载汝陟帝位”,可能传世者为残本。《尚书述》认为,“尧”是唐帝名,上古时期人们质朴而无谥号,只是到了后世,人们加以修饰这才有了谥号。“放勋”是后代史臣

  • 六咨言

    见《咨言》。

  • 华字原

    一卷。清戴姜福(生卒年不详)撰。姜福江苏昆山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生。是编从《说文》九千字中,择出典型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依据《说文》的说解,撰为总叙、虚形、人状、地势、天象、物态、奉养、治

  • 宁阳县志

    八卷。清刘兴汉修,程待聘纂。刘兴汉字干帷,山西汾阳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宁阳知县。邑有宁山,在县北十八里,故得名宁阳。刘兴汉莅任后,检阅旧志,因兵燹之后,仅余残编断简,

  • 中庸谊诂

    一卷。马其昶(详见《大学谊诂》)撰。是书为其昶所著《三经谊诂》之一。《中庸》分章,诸家各异。郑注孔疏分为三十三节,朱子沿袭,只与注、疏本的第次不同。其昶则分八章,而各申明其说。其诂:“中庸”二字,说“

  • 毛诗隐义

    一卷。梁何胤(446-429)撰,清马国翰辑。何胤字子季,庐江潜(今安徽霍山)人。曾任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建安太守,司徒主簿。永明年间领步兵校尉,转国子监祭酒,后累迁至中书令。为政有恩信,士民敬服,

  • 蒙训

    一卷。清杨庆(详见《古韵叶音》)撰。此书共分十九个门类,皆采拾论述前人如何崇奉封建礼教、佛家戒律清规,将自己的言论行动,分成善恶两类,逐日登记,借以考验功过,祈求上天护佑。认为世间确有神灵,只要虔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