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校录

说文解字校录

十五卷。清钮树玉撰。参见《段氏说文注订》。是书旨在校正“大徐本”之失以恢复许书的原貌。钮氏自序曰:“盖《说文》自经李少温(即李阳冰)刊定,辄有改易。自宋以来,艺林奉为圭臬,唯大徐定本。今流传最广者,乃毛氏翻刻本。而毛本又经后人妄下雌黄,率以其所知改所不知,大义微矣。树玉不揣鄙贱,有志是书。窃以毛氏之失,宋本及《五音韵谱》、《集韵》、《类篇》足以正之;大徐之失,《系传》、《韵会举要》足以正之;至少温之失,可以纠正者,唯《玉篇》为最古。因取《玉篇》为主,旁及诸书所引,悉录其异,互相参考。”是书成于嘉庆十年(1805),初依《经典释文》体例,名为《考异》,就正师友,以为须载原文,重复写定,改名《校录》,并未刊刻。后潘文勤从其孙惟善处得稿本,以篆文属之陈寿昌缮刻,江苏书局刊于光绪十一年(1885)。

猜你喜欢

  • 天山客话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参见伊犁日记条)。洪亮吉于嘉庆五年(1800)二月十日抵达戍地,至闰四月三日特旨释还。居戍所计不到百天。此编为洪亮吉在戍所条记山川、物产、遗闻、琐事,共五十多则,也无所考证发

  • 尚书表注

    二卷。金履祥(1232-1303)撰。履祥字吉父,自号次农,两浙路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末元初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履祥少有经世之志,及壮,知世有理学,遂穷究义理,德璠初年曾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

  • 宝应名胜纪略

    二卷。清刘中柱撰。宝应旧志久佚,吴志作于明万历间。其后流寇不断,天灾频频,名胜古迹,付之荒烟蔓草。刘中柱自负才藻,通敏好学,纪略文隽异,多新语、其自序中称:著书立说,皆古人不得志时所为,晨昏风雨,独坐

  • 象山县志

    ①十二卷。清史鸣皋修,姜炳璋、冒春荣纂。史鸣皋曾为象山县知县。此志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全书共十二卷,三十目,分为:卷一至卷三为地理志;其目六,为沿革、星野、山川、城池、户赋、物产。卷四至卷

  • 二程文集

    十三卷。《附录》二卷。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合撰。此集属名为明道程子、伊川程子。程颢字伯淳,自谓明道先生。程颐之兄。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程氏世居中山,后徙河南洛阳

  • 道院集

    见《道院集要》。

  • 靖节先生集

    十卷。首一卷。《诸本评陶汇集》一卷。《年谱考异》二卷。晋陶潜(365-427)撰。清陶澍(1778-1839)辑注。陶潜,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大

  • 靖州乡土志

    四卷,清金蓉镜编。金蓉镜,秀水人,进士,曾任靖州知州。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清朝廷通令各直省邑,咸修乡土志,意在使人民由爱乡而知爱国。知州金蓉镜则设局开馆,亲自主纂,成乡土志一部。《靖州乡土志》

  • 东巡金石录

    八卷。清崔应阶、梁鸿翥同撰。其书为乾隆六次东巡,御制碑文、题咏、勒石专集。首列编目,1-6卷,依十二年(1748)、十六年(1751)、二十一年(1756)、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

  • 洪范数

    宋蔡沈(1167-1230年)撰,清张文炳校刊。蔡沈字仲默,建阳(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学者。隐居九峰,学者称为九峰先生。曾师事朱熹。主要著作有《洪范皇极》、《书集传》、《蔡九峰筮法》等。本书卷首有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