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辨证

说文解字辨证

十四卷。近代陈衍撰。陈氏生平著述,参见《说文举例》。是书为陈氏董理《说文》之作。其自序谓:“有清二百余年,汉学昌明,人以不识字为耻,治《说文》者家数林立,若段若桂若朱若王若苗,其尤著者,宜乎明辨以析如指诸掌矣。然往往症结尚存,或聚讼莫宗一是。读书之道,熟乎此书之体例,乃足以研究此书;知其致误之原因,乃有以纠正所误。衍治《说文》数十年,先成《举例》七卷,而于全书九千三百余字、说解十三万三千四百余言中形声义之可疑而未经前人辨析,与已经辨析而犹在可疑者加辨证焉。辨者辨其所以非,证者证其所以是也。”然观是书所辨证之处,不过是就段桂诸家之书,加以辨证补苴,很少发明,尚不如《说文举例》之精。是书有民国八年(1919)刊本。

猜你喜欢

  • 礼记王氏注

    二卷。魏王肃(详见《丧服经传注》)撰,清马国翰辑。其注《礼记》,《隋唐志》合并为三十卷,现在已经散失。马国翰根据孔氏《正义》、陆氏《释文》、杜氏《通典》及裴氏《史记集解》等书所引,辑录成二卷。考肃说《

  • 逆耳忠言

    四卷。法兰西殷弘绪(?-1741)撰。殷弘绪字继宗,耶稣会士,康熙三十八年(1699)入中国,雍正初(1723)年到北京,死于乾隆六年(1741)。《逆耳忠言》是一部宣传耶稣教义之作,全书大意,无非是

  • 伏敔堂诗录

    十五卷。《续录》四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持正,一字弢叔,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自幼家贫,早年入县学后,屡试不第,曾为幕僚。咸丰十年(1860)得彭蕴章资助,循例纳粟为县尉,候补于

  • 乐原

    旧本题为嚣嚣子撰,不著姓氏。书首为总论一篇,泛引声律身度之常论,书中也录有《通典》、《玉海》等旧文。其他如说阳律有二变,阴律无二变,不知道十二律旋相为宫,各有五声二变,所以有八十四声。如果阴律无二变,

  • 明季新乐府

    二卷。《附录》一卷清胡介祉撰。生卒年未详。胡介祉字存仁,号循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礼部尚书衔。秘书院学士兆龙之子。康熙间官湖北佥事道。此书共六十首,皆咏明季事。每首各有小序,注其本末。时《明史》尚

  • 通语

    一卷。吴殷基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殷基字德嗣,云阳(今陕西淳化县)人。《吴志·顾邵传注》云:“殷礼子基作《通语》曰:‘礼字德嗣,云云。’”又引文士传曰:“礼子基以才学知名,著《通语》数十篇。”

  • 息庐诗

    一卷。清陶尔穟(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陶尔穟,字颖儒。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一作华亭)人。康熙进士,官葭州知州,工诗词。本集前有曹溶序,称其为人巧极,天工错。颜光敏序,称其七古似青莲、长吉,近体不

  • 瓶花斋杂录

    一卷。明袁宏道(1568-1610)撰。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历任吴县知县、国子助教、礼部主事、吏部郎中等职。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创始人。

  • 会同县志

    十卷。清于煌、万卜爵修,杨缙铨纂。于煌,浙江归安人,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署知县。杨缙铨,教谕。旧志始修明万历间,康熙乾隆初二度复修。于煌莅任,时适值郡宪增修志乘,通行各属,采辑遗闻,邑人士踊

  • 调象庵稿

    四十卷。明邹迪光撰。迪光字彦吉,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生平详见《郁仪楼集》条)。是集前有万历三十三年(1608)自序,称:“自《郁仪楼集》出后,更四载而得诗千七十六首,文一百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