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诸城县志

诸城县志

①十二卷。清卞颖修,王劝纂。卞颖字慧生,扬州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诸城县知县。王劝,邑人,进士出身。诸城,春秋时为莒、鲁之地,战国为齐下邑,秦为琅琊郡治,西汉至魏为东武邑,隋改为诸城,属高密郡,唐至元属密州,明洪武省密州,并入诸城县,属青州府。清因袭未改。诸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知县祝天保,再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县王之臣,此志为三修。上距万历旧志已七十年,中经鼎革,皆未续辑。卞颖莅任后,即奉檄纂修县志,谋之绅士,延王劝总其事,分司采访、编辑,历时一年而书成。《诸城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此志是继万历旧志而作。其志体例繁冗,不举纲要。然资料翔实,考证精确。②四十六卷。清宫懋让修,李文藻纂。宫懋让字杜洲,泰州人,由副贡任知州,乾隆二十七年(1762)借补诸城知县,二十九年(1764)题补滨州,不久病未能赴任,卒于县馆。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号南涧,又号茝畹,山东益都县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三十四年(1769)起,他先后任广东恩平、新安、潮阳知县,后升广西桂林府同知,居官以清白强干、体恤民情著称,同时,为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其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南涧文集》、《粤西铭刻记》、《恩平程记》、《南涧先生易篑文》、《毛诗本义》、《南北史考略》、《尧陵考》、《益都金石考》、《泰山金石考》、《金石书录》、《山东元碑录》、《国朝献征录》、《齐谚》、《粤谚》等,主纂《历城县志》等。此外,李文藻的修志理论在方志学界颇有影响,对旧志体例门类加以比较、研究,舍短取长,主张方志体例宜用图、纪、考、表、录、传六体,故其主纂的《诸城县志》均采用此体。另外,对方志纂修方法,他认为宜纂旧文,不著一字,以示征信,而引用资料,则需注明出处,方称严谨。其为清代方志纂辑派代表之一。宫懋让莅任后,见康熙旧志已九十余年未修,且漶漫不可读。锐意修志,广延文士,聘李文藻总其事,网罗故迹,称述遗闻,自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开馆,翌年五月成稿,遂付梓。《诸城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全书四十六卷,分图、纪、考、表、录、传六体,为:卷一图;卷二至卷三总纪;卷四至卷十五考:星野考,疆域考,山川考,建置考,古迹考,田赋考,武备考,风俗考,方物考,艺文考,金石考(上、下);卷十六至卷二十六表:历代地理沿革表,历代封建表,历代职官表(上、中、下),历代选举表,国朝选举表,明景泰以来议叙表,明洪熙以来诰敕表,历代袭荫表,杂见表;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录:宦迹;卷二十九至卷四十六列传:官宦,儒林,文苑,武功,忠烈,孝义,一行,隐逸,方伎,侨寓,列女,宦迹录补遗。此志体例严谨精善,记载翔实,条理清晰,文笔流畅,记事简括,力循史笔,严于考据,为清代纂志的代表作,堪称名志。其尚有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

猜你喜欢

  • 在园杂志

    四卷。清刘廷玑(生卒年不详)撰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辽宁辽阳人,隶汉军镶红旗。康熙间由荫生累官江南淮徐道,江西按察使,《国朝诗人征略》对刘廷玑有记传。著有《葛庄分类诗抄》十四卷、《葛庄编年诗》、《在园

  • 孝经管窥

    一卷。清窦容邃(1682-1754)撰。窦容邃字樗村,一字闻子,河南朱阳(今柘城)人。著述有《孝经管窥》一卷、《二思编》、《敬义堂集》。是书不用旧说,以经文中“不敢”二字为全书之枢纽,引“不敢”所在句

  • 枣香山房诗集

    一卷。许秀贞撰。《附刻各女史诗》一卷,清周际华编。许秀贞,生卒年不详,字芝仙,贵州金筑(今贵阳)人,许西池之女,胡凤翔之妻。清代诗人。周际华,生平不详。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宝翰楼刊本。书前有

  • 王文成集传本

    二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记述明代著名理学家王守仁事迹。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人,谥号文成,明代心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毛奇龄宗师王守仁,其籍贯萧山又与余姚同郡,遂特为其作传,上于史馆。后其

  • 传神秘要

    一卷。清蒋骥撰。蒋骥生卒年不详。字赤霄,号勉斋。金坛(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蒋衡,字湘帆,后改名振生。以书法名于一时,曾写《十三经》呈乾隆帝,皇上特赐国子监学正。但蒋骥书法不如其父,而特以画名。此书共二

  • 心学录

    四卷。明王蓂(见《东石讲学录》)撰。此书为王蓂养亲居家时,采录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有关心学方面的诸论述,汇辑为是编。共计有五百二十条。其中亦以自己的认识进行阐发,其大旨为主王守仁的“晚年定论”说。有天一阁

  • 慧琳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之简称。详见“一切经音义”。

  • 说文未收字举代

    四卷。清胡咏鸾撰。胡氏生平不详,参见《篆文通检》。《说文》所收九千余字,竟无汉姓“刘”字,经典之字亦多未录,致使后儒聚讼纷纭,或谓某字为补所当补者,或谓某字为补所不当补者。从六书本有假借一书观之,补阙

  • 祷雨录

    一卷。明钱琦(详见《钱子测语》条)撰。嘉靖二十四年(1545)天大旱,钱琦便辑录自古以来因修德政而感化上天,降下甘雨之事,总为一卷。目的在于告诫守土之官,有规讽之意。持论较为公正。大部分内容如“桑林之

  • 经考

    五卷。清戴震(详见《毛郑诗考正》)撰。戴震长于思考,善疑好问,对群经及注疏,都曾普遍地认真探讨,学问精博,立论精辟,影响深远。但本书为考证之书,大多钞撮旧说,按而不断,只有《尔雅》指摘各条,出语精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