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易私言

读易私言

一卷。元许衡(1209-1281)撰。许衡字平仲,号鲁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家贫嗜学,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之书。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世祖召为京兆提学。中统元年(1260年),世祖即位,召至京师,授太子太保,辞,改国子祭酒。官至集贤殿大学士,谥文正。事迹具《元史》本传。许衡善讲学,为有元一代大儒,著有《小学大义》、《读易私言》、《孟子标题》、《四箴说》、《中庸说》、《语录》等书。《读易私言》倪氏、钱氏《补元志》、朱氏《经义考》俱载之。凡三十一条,分六章。论六爻之德位,大旨多发明系辞传同功异位,柔危刚胜之义,而又类聚各卦画之居于六位者,分别观之。盖健顺动止入说陷丽,其吉凶悔吝,又观乎所值之时,而必以正且得中为上。彖、象传每以当位不当位,得中行中为言,衡所发明,盖本斯旨。纳兰容若《序》称其“统论六画大义,简括精当”。此书旧有单行本,明人刻入《许文正公遗书》。《说郛》、《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都收入。何焯《校正九经解目录》以为即元李简之书,四库馆臣已辨其误。

猜你喜欢

  • 北使纪略

    一卷。清陈洪范(生卒年不详)撰。该书记明季南都左都督陈洪范与侍郎左懋第奉使至北事。洪范私输款于摄政王,贾左萝石得自脱归,遂为北朝反间。南都破,入浙力劝潞王投降,及清兵至,遂迫使潞王降清。此为其南还时饰

  • 戏鸿堂法书

    十六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辑。该帖勒成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4),初刻为木板,后改为石刻。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家,对清代书坛有着重要影响,以至董氏书帖风行一时,该帖亦备受推崇。该帖所辑录古帖真

  • 月满楼诗别集

    八卷。清顾宗泰著。顾宗泰字景岳,号星桥,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官高州知府。工诗文,家有月满楼,著有《月满楼集》。是书凡八卷,大体可分三部分,即咏史诗,宫闱诗和遣怀诗。其中咏史诗包括晋十六国,北齐、五代

  • 菉竹堂书目

    六卷。明叶盛编。叶盛(1420-1474),字与中,号脱庵,谥文庄,江苏昆山人,目录学家。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平生嗜好读书、藏书,善校雠。菉竹为其斋号,撰《菉竹堂书目》,共六卷。

  • 浣月楼遗诗

    二卷。清李楣(1819-1883)撰。李楣字月裳。湖南湘阴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李星沅之长女。刑部郎中道州何庆涵之妻。翰林院编修何绍基之子妇。星沅及其妻郭氏皆颇能诗,著有《梧笙联吟集》行世。李楣濡染家学

  • 兰台摘稿

    二卷。明刘曰梧著。分上下两卷,曰梧按皖六郡,纲举目张,平情以行法,持法以抑情,此集皆明大体,识时务,不激不阿,一当于法,其中多直言极谏,又援引亲切,善动人心,得建言之要。

  • 齐丘子

    六卷。南唐谭峭(生卒年不详)撰。见《化书》条。

  • 帝范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9)。为诫子政论之作。《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仪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

  • 邵村学易

    二十卷。清末民初张其淦撰。张其淦字豫泉,号邵村,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作者认为《老子》中所讲的“道”即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相传之道,与《归藏》所讲首坤之义相合

  • 读周子札记

    无卷数。清代崔纪撰。崔纪见《成均课讲周易》条。全书试图用儒家“中庸之道”来阐发论述宋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中的内涵。主要观点为:太极就是中庸上天的载体,“中”即中庸所谓的“人心未发之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