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经笔记

读经笔记

三十六卷,续笔记二十卷。清管凤苞(生卒年不详)撰。凤苞字桐南,一字翔高,晚号长耐老人,浙江海昌(今海宁)人。康熙己丑进士,官直隶高阳知县,以事罢归。除本书外,还著有《三礼纂要》(一作《三礼纂疑》)二十卷、《杜诗纂注》、《塞外纪行草》、《慎余堂文集》。本书前有陈世馆、惠栋二人序。陈序称其辨明了北辰之星、夏时不冠周月、三门三朝、康是圻内国名、薛君不是奚仲之后、曹交不是振铎之裔、匏瓜是星、羊枣为柿等问题,惠序则称其明辨裼袭之衣,诠解乘车之数,阐释乡遂都鄙之制,考据详细,论证笃确。凤苞所学深于礼,又每每以四子为纲领,以,诸经为条目,以宋元诸儒为羽翼,而以紫阳朱熹为折中,因此,书中有关礼乐、朝会、祭祀、冠裳等制,都能博引群说,反复辨证,必讲明而切究之,远远超出陈、惠二序所说的范围。此书有传抄本。

猜你喜欢

  • 小谟觞馆集

    十九卷。清彭兆荪(1769-1821)撰。彭兆荪,字湘涵,号甘亭,晚号忏摩居士。镇洋(今江苏太仓)人。贡生。十五岁应顺天乡试,颇有文名。但屡试不第。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未及而卒。兆荪少时随

  • 四书疑问

    十一卷。明姚舜牧撰。姚舜牧详见《易经疑问》。本书只论《四书》之大旨,并不逐句考释,观点与朱熹不同。《大学》承用王阳明《大学古本说》而自为一解。《四库提要》对其有“以禅机诂儒理”之讥,今观其书,虽有不少

  • 龙游县志初稿

    民国余绍宋纂。余绍宋,龙游县人。此志为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此即余氏县志初稿之一部,为选举表上中下、人物传、人物阙访、人物姓名别录,前冠以叙例,选举表以辟荐及科举出身者列正表,余列副表。所载科

  • 诗经小学

    四卷。清段玉裁(详见《所订毛诗故训传》)撰。是书精善处悉经陈奂采入所著《诗毛氏传疏》中,但亦有未达者。如谓“螓首蛾眉”,《毛传》脱“蛾眉,好貌”四字,则臧庸《拜经楼日记》已议其非。又谓“陟岵”,岵有阳

  • 屏南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沈钟纂修。沈钟,号鹿坪,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康熙举人。乾隆元年(1736)任屏南县知县。建置经营,心力交瘁。罢官后囊中空空如洗。时有政名,以廉著称。沈钟任县令后,立意修志,几经

  • 观堂丙辰以后诗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丙辰为民国五年(1926)。此诗集为王国维自日本归国以后所作,收诗四十七首,大多应酬之作。如《题赵千里雪麓早行图》有句“一种高华严冷意,百年嫡嗣在吴兴。”又如《题

  • 夷夏论

    一卷。南齐顾欢(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顾欢所撰《夷夏论》,始见于《南齐书》顾欢本传,《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而《唐志》不载,说明亡佚已久。据《南齐书》顾欢本传称:“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

  • 程氏易通

    清程廷祚撰。程廷祚详见《大易择言》。此书共有“易学要论”二卷,“周易正解”十卷,“易学精义”一卷,又附录“占法订误”一卷,“易通”只是其总名。其“要论”部分尽去汉人爻变、互体、飞伏、纳甲诸法,对宋人河

  • 四书遵朱求是录

    三卷。清周镛撰。周镛字仁泰,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受业于卢抱经之门。自言是书为抱经所授意。书中颇诋斥毛西河,然其义陈旧、庸俗、肤浅,于朱子之学,毫无发明。书中解“贤贤章”袭秦易堂说;解“不逾矩”云“

  • 雷塘庵主弟子记

    八卷。清张鉴、阮常生、阮福、阮孔厚、柳兴恩等编著。雷塘庵主即指阮元。元之祖坟在扬州城北雷塘,丁忧庐墓时,自署雷塘庵主。元为嘉庆道光时著名学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