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韩诗外传

读韩诗外传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语文现象。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读韩诗外传》为《曲园襍纂》的第十七种,大概是作者读《韩诗外传》时随笔记录而成的,大旨在校勘字句之讹误,而对训诂文意则不太在意。齐鲁韩三家诗中,“齐诗”亡于三国魏时,“鲁诗”亡于西晋;南宋以后,“韩诗”亦亡,仅存《外传》。所以治三家诗者,对《韩诗外传》都非常推崇,但在辗轩流传中,《韩诗外传》的善本已非常罕见,讹误甚多,虽经清儒赵怀玉、周廷寀等纠摘,亦不足以恢复其本来面目。《读韩诗外传》辑录赵周诸家之说,凡遇意有违异之处,就重新加以辨正,而为诸家所不及者,更是详为质证。全书共计二十三条。版本有《曲园襍纂》本。

猜你喜欢

  • 湖北丛书

    三十种,二百九十一卷。清赵尚辅编。赵尚辅字翼之,四川万县人。光绪年间进士,官湖北学政。丛书即赵尚辅在湖北为官时编刻,共三十种,经部十四种,史部八种,子部七种,集部一种。除汉王逸《楚辞章句》十七卷外,其

  • 俗书刊误

    十二卷。明焦袪(1540~1620)撰。焦袪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学者,著有《俗书刊误》、《易筌》、《庄子阙误》、《老

  • 国朝方言

    一卷。见“方言别录”。

  • 胡梅林行实

    不分卷。明胡桂奇编。胡桂奇,绩溪(今属安徽)人,生卒仕履均不详。兵部尚书胡宗宪之子。宗宪别号梅林,在明代平击倭寇中建有大功。《胡梅林行实》主要记载宗宪一生事迹,尤重于平倭之功。然因该书出于宗宪后人之手

  • 木笔杂钞

    二卷。题宋无名氏撰,其人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小序一篇,称作者息轸多年,小有纪录。因斋前有木笔一丛,遂以定书名。今检其书,皆杂抄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之文。吴子良原书八卷,今传本四卷,此书仅摘抄二卷,多

  • ■衣生马记

    一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摘自古代典籍中关于马的事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摘引十分广博,所引皆说明出处,使人有据可查。但所引个别地方也有不确之处。如宛马,此书认为是晋代为人

  • 春秋释地韵编

    六卷。清徐寿基撰。寿基字桂珤,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著有《经义县解》、《甲子纪年表》、《玩古》、《续广博物志》、《旷论》、《酌雅堂骈体文集》等。《春秋释地韵编》卷首为《地名汇览》,将春秋时周及列国

  • 论语传注

    二卷。大学传注一卷。中庸传注一卷。传注问一卷。清李塨撰。李塨详《周易传注》条。李塨曾师事颜元、毛奇龄,故此书解释经义多与宋儒相反,反对讲习空谈,而力主经世致用之实学,于宋以前经解也多有采纳。解《论语》

  • 疑狱笺

    四卷。清陈芳生(生卒年不详)撰。陈芳生除著有《疑狱笺》外,还著有《捕蝗考》。五代和凝著有《疑狱集》两卷,其子和将《疑狱集》增为四卷,明代张景又增补为六卷。陈芳生又作了一番增删,编为三卷。又附和及元代杜

  • 山海经广注

    十八卷。清吴任臣(详见《十国春秋》)撰。此书是《山海经》的又一注本,较之晋郭璞《山海经》注本,在名物、山川、道里、训诂等方面有所订正,但引据繁琐,枝蔓臃肿,不甚可取。有《四库全书》浙江巡抚采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