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鉴止水斋集

鉴止水斋集

二十卷。清许宗彦(1768-1818)撰。许宗彦原名庆宗,字积卿,一字固卿,号周生,浙江德清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兵部主事。宗彦九岁能读经史,善属文。王昶爱其才,在《春融堂集》中曾推崇许宗彦说:“读书人,第一须使此心正大光明,澄清如止水”,故名所居曰“鉴止水斋”,因以名其集焉。自经史外,于天文、数学、医药、佛典、道藏无不涉猎。工古文,尤长于考证文章,或考证礼制名物,或辨析文字训诂,均能探颐索隐,发前人所未发。他也长于议论文,稽古证今识见通达,论说明晰,皆为人所称道。他还能为诗。亦能词。是集一至八卷为古今体诗,多清婉之致,绝不类考据家言。九卷为词,格调清深,饶多逸趣。十至十六卷为书序、跋书、后考、说纪、解辨、原释、议杂、说论,可以考见学术,各有参考价值。其礼论、治论诸篇,稽古证今,通达政体。十七至十九卷为传、碑、墓表、志铭、行状、哀辞、祭文、赞,叙事有法,意简而明。二十卷为赋及骈体文,词华典赡,本足擅长,其文虽不多,要皆别具神议,异乎他人之累牍连篇。王昶《蒲褐山房诗话》,称其“深于古文,本之于宋之南丰,明之遵严,理实而气空,学充而辞达”非阿好之论。他嘉庆四年中进士榜时,同科有清代著名文人张惠言、王引之、吴鼎等,许宗彦与其并列,同得到主考官高度评价,亦可见出他在当时地位。曾自撰挽联云:“月白风清其有意,斗量车载已无名。”是能了然于去来者,可以知其志之所存。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咸丰八年(1858)重刻本。

猜你喜欢

  • 木斋诗说存稿

    六卷。清褚汝文撰,汝文字伯机,江西高安人。此书多标新立异,大胆质疑之说。如认为孔子未曾删诗。现存诗序有毛公传序文字衍入等。所论虽未足征信,但颇能开人思路。但也有过于牵强臆断之处,如认为诗序是国史旧文,

  • 裁纂类函

    一百六十卷。无著撰人姓名。书前有虞集序。序中称书为相台庐陵周宏道先生所著。所谓周宏道先生亦无所考。根据序文的意思推断,周宏道可能是指周必大。周必大《平园集》外还著述八十余种书未传于世。一些奸黠的书贾,

  • 汉诗统笺

    三卷。清陈本礼(1739-1818)撰。陈本礼字嘉会,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为嘉庆年间诗人。《汉诗统笺》共包括郊祀歌、铙歌、安世房中歌三部分。陈氏以为读汉诗以上述三种最难读,而这三种诗

  • 高忠宪公事实

    不分卷。明高世儒、高世学、高世宁编,三人俱明末高攀龙之子。此书记其父事迹。首为崇祯元年诰命及三年谕祭文,以下依次为礼部祭文,祭品清单、工部发给造坟工料价目、国史本传、小传、遗墨、文震孟等人跋、朱国桢所

  • 历代二十一传残本

    十二卷。明程元初撰。元初字全之,歙县(今安徽芜湖)人,生平事迹不详。另著有《律古词曲赋叶韵》。是书略仿《资治通鉴纲目》之例,以二十一史各编年为传,故曰二十一史传,但非传体。此本仅存《季周传》十一卷,《

  • 消寒诗话

    一卷。清秦朝釪(生卒不详)撰。秦朝釪,字大樽,号岵斋。江苏金匮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由礼部郎中出为楚雄知府。工诗,尤善古文。《消寒诗话》于论古今人诗外。时述自己经历、创作及所闻、所见。宛平王

  • 平养诗存

    二卷。附《平养联存》一卷。清王补(见《平养文待》条)撰。此诗集共二卷,附录《平养联存语》一卷。王补颇能古文,且功力尤深,然诗却非其所长。如《涟水舟中口占》:“惊洲得读咏史诗,不灭义山与微之,琳琅千首未

  • 兵书接要

    一卷。三国曹操(155-220)撰,清王仁俊(1866-1913)辑。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为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史传称其“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

  • 汉书音义

    三卷。隋萧该撰。清朝臧镛堂辑。萧该,兰陵人,梁时鄱阳王萧恢的孙子,少年封侯,后来梁荆州失陷,到长安,拜国子博士。《隋书·儒林传》有记载。臧镛堂又名臧庸,字在东,号西成,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六年卒,享年四

  • 复园文集

    六卷。清董闻京(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董闻京字丹鸣。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初年,官吉安府知府。本集皆其所作杂文。集前自序谓“明理以端其源,博学以广其识,尊经以正其归,养气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