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韩氏三礼图说

韩氏三礼图说

二卷。元韩信同(生卒年不详)撰。韩信同,字伯循,号中村,福宁(今福建霞浦)人。昔陈普在闽倡道学,少有人信,独韩信同与其友杨琬、黄裳从之,刊落旧闻,贯穿周程张朱之说。曾为云庄书院山长,以四书六经授,从者甚众,至顺中卒,学者称古遗先生。著有《四书标注》、《易注》、《三礼旁注》、《书集解》、《诸史类纂》、《诗文集》等书。韩氏注三礼后,又取先儒图说,考订异同,成《三礼图说》二卷。上卷条目有:周九服、周五畿方千里、六乡、六遂、军旅制,方百步为百亩、方一里为井、方十里为成、方百里为同、公田方五百里、侯田方四百里、伯田方三百里、子田方二百里、男田方百里、公城九里、侯伯城七里、子男城五里、附庸城三里、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周天子庙、诸侯庙、迁庙礼、天子寝制、士寝制、天子至庶人寝室配偶、乡饮酒,下卷条目有:天子三朝、周大学、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庶人入学不同,释菜释币饮至释奠不同,越席、蒯席、蒲席、莞席、缫席、次席、熊席、车盖、车舆轵,蔽、幦、穀、轮、厌翟车、有虞绥、夏后旂、殷大白、周大赤、太常、旂、物、旗、、旐、旞、旌、縰、总、缁、布冠、夏毋追、殷章甫、周委貌、有虞氏皇、夏收、殷冔、周弁、王冕、皮弁、紘缨色说、大裘冕、紘瑱。此书卷帙虽简,然多有补聂崇义《三礼图》之未备。所用传注,自三礼注疏外,兼见毛亨《诗传》、孔安国《论语注》、何休《公羊注》、韦昭《国语注》、杜预《左传注》、孔晁《逸周书注》,训诂则取《尔雅》、《方言》、《说文》、《释名》、《风俗通》、《杂记》、《大戴礼》、《司马法》、《穆天子传》、《韩非子》、《庄子》、《尚书大传》、贾谊《新书》,征引雅赡,条理井然,尤多宗汉儒遗说。韩氏持论有理有据,决不苟为,有元一代,礼学之书典核如是者尚属罕见。韩氏著书多已失传,卢文弨、钱大昕所补《元史·艺文志》中亦无此书。是书初藏福州高固斋兆家,后归何述善,嘉庆十四年(1809)归安张侍郎抚闽,尝录副本以进,自是始传于世,嘉庆间有刊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读翼揆方

    十卷。清孙梦逵撰。孙梦逵字中伯,常熟(今属江苏)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此编不取陈抟先天诸图,深有考证。只是认为孔子作《彖传》以释彖辞,作爻传以释爻辞,世所称“小象传”乃是爻传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三卷。唐代释慧净(生卒年不详)撰。慧净,俗姓房,常山真定(今河北省)人。家世儒宗,隋朝国子博士房徽远之子。十四岁入纪国寺出家为僧。慧净聪颖好学,志业宏远,受业念常高僧,学深智广,见闻惊异。因受季绪学士

  • 仪礼识误

    三卷。宋张淳撰。张淳生卒年不详,字忠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乾淳间大儒,与薛士龙、郑景望齐名,五试礼部而不中,被人荐之于朝,为人严谨深博,颇有才智。除《仪礼识误》外,还有《古礼》,已佚。乾道八年(1

  • 乐善录

    二卷。南宋李昌龄(生卒年不详)撰。李昌龄,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据书中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及叶梦得《岩下放言》,知其为绍兴(1131-1162)以后人。此书主要谈罪福因果,以寓劝人为善之意。

  • 溧阳县志

    十六卷。清李景峄、陈鸿绶修,史炳、史津纂。史炳,字恒斋,乾隆十六年(1751)举人,官兴化教谕。史氏精音学,旁通西方算术,尤工试帖,诗、词入九家诗选,有《大载礼正义》十六卷、《杜诗琐证》二卷、《句俭堂

  • 尚书今文二十八篇解

    不分卷。清杨钟泰撰。杨钟泰字硕葊,山东招远人,嘉庆六年举人,官至大挑知县。本书专门解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程题雁为之作序,程题雁在序中称杨钟泰是真正能够表露圣人心迹的人,此书汇集了众说的精粹。伏生为

  • 回疆通志

    十二卷,清和宁纂。和宁详见《三州辑略》。《回疆通志》嘉庆九年(1804)修,抄本。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御制诗:平定伊犁受降、格登鄂拉斫营、鄂桑扎拉图之战、和洛霍澌之捷、库陇癸之战、乌什酋长献城降、黑

  • 宋金元诗咏

    二十卷。《补遗》二卷。清吴绮(1619-1694)编。吴绮字园次,号听翁,时称红豆词人,江都(今属江苏)人。顺治十一年(1654)拔贡,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康熙五年(1666

  • 板桥诗钞

    三卷。《词钞》 一卷。《小唱》 一卷。《题画》 一卷。《家书》 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氏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 鹤泉文钞

    二卷。清戚学标(生卒年不详。)撰。戚学标字翰芳,号鹤泉,安徽太平(今黄山)人。少年从师齐召南,称高足。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因性格耿直,每与上司不合,被罢官。后改任宁波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