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高淳县志

高淳县志

①二十五卷,首一卷。清朱绍文纂修。朱绍文,字在中。汉军镶白旗人,监生,乾隆十二年任高淳知县。卷首列旧序图纪,为志十目:沿革、建置、疆域、山川、学校、纪典、赋役、恤典、寺观、古迹;为表二:官师、选举;为传八卷,其目十四:名宦、乡贤、乡宦、忠臣、孝子、义夫、文学、笃行、好义、隐逸、艺术、流寓、仙释、贞节,终之以艺文、摭轶、遗编。纲举目张,颇合史法。山川志统括湖渠水利,纪载详备。《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目:“高淳自明弘治四年,析溧西南之高淳镇,始置县,迄此志作时,三百年耳,而志凡五作,故事皆翔实,文亦雅洁,殆佳称也。”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抄本。②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杨福鼎修,陈嘉谋纂。杨福鼎,云南丽江府丽江县人。举人,同治七年(1868)知高淳县事。此志为卷二十有八,其目略同乾隆志。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光绪七年(1881),时逾百载,民物之登耗,水利之变迁,又中经兵燹,忠义贞烈之辈出,廨宇祠庙之兴废,田赋盐法之变更,纂者皆详加辑录在册。有清光绪七年(1881)学山书院刻本。③二十八卷,首一卷。近人刘春堂修,吴寿宽纂。刘春堂,直隶肃宁县人。进士,知高淳县事。吴寿宽,原名宽,江苏高淳县人。府学贡生,就职训导代理。寿宽乃淳邑名宿,文行为乡人所重,尤熟地方掌故,著有《乡土志》等。此志由吴寿宽专司编纂,不聘协修分纂。旧志有乾隆、光绪二志,寻讨既易,责任又专,成书自易。此志断自光绪七年,和光绪志相为衔接,既成称新志。有民国七年(1918)刻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印本。

猜你喜欢

  • 择是居丛书

    十三种,五十六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此丛书所收著作均为据宋元刊本影印,与刻本可相互补足。经部如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一卷,于九经之外增加《公谷》、《春秋年表》。此书曾刊刻于《知不足斋

  • 金华县志

    ①十卷。明胡颂纂修。胡颂,金华县人。《金华县志》万历二十六年(1598)刻本。此志分舆地、官政、人物、杂志四大类,惟以艺文析出,别立一类,为内外篇。又添立要害一目,均为卓识。纂修者姓氏一页,应改订于义

  • 冯潜斋年谱

    一卷。清劳潼编。劳潼字润之,号莪野,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救荒备览》、《读史随笔》等书。为谱主门人。谱主冯承修(1702-1796),字达天,号潜斋,广东南海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

  • 日讲礼记解义

    六十四卷。是编为康熙帝讲晏旧稿,未及成帙,乾隆元年,始诏令儒臣排纂颁行。康熙有言: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又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诚以礼者,范身之是而兴行起

  • 笔记

    ① 又作《宋景文公笔记》、《宋景文笔记》。三卷。北宋宋祁(998-1061)撰。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历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

  • 经义述闻

    三十二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事迹见“广雅疏证补正”。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国朝王引之撰。伯申之父怀祖著有《广雅疏证》一书,于声音文字训诂,一以贯之;而其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

  • 十二门论疏

    四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十二门论》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为中论提纲。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十二门论疏》作于大业四年(608),卷初先解释僧睿《十二门论序》,接着便以

  • 楚辞注

    一卷。清庞恺(恺,《清史稿·列传》作垲,生卒年不详)撰。庞恺,字霁公,任邱人。康熙十四年(1675)任翰林院检讨,官终建宁知府。著有《丛碧山房集》。《离骚注》为抄本,《楚辞书目五种》引前《北平人文科学

  • 周易通论

    四卷。清李光地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贞。此书综论易理,各自成篇。一卷、二卷发明上经、下经大旨。三卷和四卷则发明《系辞》、《说卦》、《序

  • 小云庐诗稿删存

    五卷。清朱壬林(1780-1859)撰。朱壬林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平湖(今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官直隶清河道。后以服亲丧归。著有《当湖文系》等。是书内容,卷一、五言古诗,辑《偕扬苹香于高、家青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