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略
拨略氏后改为略氏。(见《魏书·官氏志》)
拨略氏后改为略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Jī【源】 周平王分与康叔之殷民七族有饥氏(11,17,62)。与飢(饥)氏不同(17)。【望】 河南(17,418)。《姓氏词典》引《千家姓》收载。其注云:“系饥姓分族。”此出河南。或作“
读音:Yōnggǔdǎi【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雍古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永和尔岱〕(24)。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读音:Dáyīnɡ【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171)。
读音:gōng qí【源】 春秋时齐悼公之子公旗之后,见《风俗通》(4,7,9,17)。【人】 公旗蕃,战国时田齐威王时左执法(1,4,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风俗通》
读音:Xūn/Shiun,Syu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安徽淮南(362)、上海、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Nièsān【源】金时女真人姓(71)。聂散系部落名,以部为姓(23)。【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尼沙(24,63)。【望】广平(71)。
读音:Gōulóng【源】 ①相传炎帝11世孙句龙,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为颛顼土正,其后为氏(60)。一说,出自共工氏之子句龙,为后土(一作士正),三代以降祀为社,子孙氏焉(7,11,12)。②东汉
读音:Shāngmóu【源】 见《中华姓府》(63)。
读音:wáng shǐ【源】 ①周宣王之太史,号王史氏,其后以为氏,见《风俗通》(7,12,21)。②周共王之子圉,圉之曾孙满,满生简、简生业,业生宰,世传史职,因以官为氏,见《姓氏英贤传》(7,12
读音:Gōngjǐ【源】 见《姓解》(9,63)及《广韵》(3)。《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