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
【源】 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柘(故城在今河南柘城北),其后以邑为氏(6,11,12,17,60)。【望】 武陵(17,60,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91)、永川、云南东川(380)等地均有此姓。【人】 柘稽,春秋时越大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名山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楚大夫以地为氏。《急就章》汉有柘温舒。望出武陵。”柘,原为春秋陈地,后并入楚,其地即今河南柘城。
春秋时有柘稽; 汉代有柘温舒;宋代有柘淳,及进士第。
【源】 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柘(故城在今河南柘城北),其后以邑为氏(6,11,12,17,60)。【望】 武陵(17,60,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91)、永川、云南东川(380)等地均有此姓。【人】 柘稽,春秋时越大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名山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楚大夫以地为氏。《急就章》汉有柘温舒。望出武陵。”柘,原为春秋陈地,后并入楚,其地即今河南柘城。
春秋时有柘稽; 汉代有柘温舒;宋代有柘淳,及进士第。
读音:Wūyán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喇达呼里(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乌拉、呼达里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dòu rǔ即斗谷於菟之后。(见《姓氏考略》)
读音:Lánggǔ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èngguōchuò【综】 清正蓝旗满洲领催乌什谭之妻为孟郭绰氏(260)。
读音:Mòxiāo【源】莫嚣,春秋时楚国官名,楚公族之后,以官为氏,见《姓源》(17,62)。 【变】或即莫敖(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亦收
读音:Mò’ěrjìlè【综】清满洲镶黄旗中有莫尔济勒氏(259)。又,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屯保之妻为莫尔吉勒氏(260),〔莫尔吉勒〕似即莫尔济勒之异译。
读音:Wúlúzhēn【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源出托跋鲜卑,即〔胡洛真〕。亦作官名,入柔然后,因官为氏(425)。
读音:Piáojiā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萨穆占地方,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作“飘佳”,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Sī【综】 上林中磃氏馆,见《前汉书·郊祀志》(17,62,63)。《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按:汉宫苑有磃氏馆,或以为氏; 又,疑后世以其有“磃氏”字样,遂将宫名误
读音:Shàoèr《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 收载,其注称: “元有少贰资时、少贰觉惠。”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