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ú

相传璩姓源于古代的一种饰品。璩为古人佩戴的一种耳环。璩姓与琚、蘧、遽三姓同源,并存于世。

如今琚、璩、蘧、遽四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省。

璩姓历史人物有璩伯昆,明代桐城人,少年即有才名。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政治清明,狱讼大减,文教尤著。璩光岳,明代进士出身,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

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零六位。


【源】 或以器为氏,如琮之类(60,62)。璩与鐻通,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91)。一说,即蘧氏(60,62)。【望】 豫章(17,418)。【布】 河南汤阴(292)、温县(284)、江西广丰(328)、上海嘉定(351)、台湾(64,68,261)、湖南桃江(398)、桃源、洪江、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璩瑗,唐时官拜司徒,银青光禄大夫、西川侯(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福建之建宁,安徽之贵池,湖北之利川,山西之太原、大同、晋城、长治、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①“即蘧氏。”乃卫大夫蘧瑗之后,或为蘧姓之分族。②“或以器为氏,如琮氏之类。”璩,古人佩带的一种耳环。望出豫章。

唐代有璩抱朴,进士; 宋代有璩重; 明代有璩伯昆,江西武宁令。

猜你喜欢

  • 读音:bì【源】 ①见《姓苑》(21,24,60)。燧人氏四佐之一必育之后(60,62)。②古“必”与“毕”相通,必氏或即毕氏(60,62)。③邲氏改为必(91)。④阿昌族姓(142)。【布】 云南有

  • 读音:Tuó【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呷哈

    读音:Xiāhā【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 塔爾瑚努特

    读音:Tǎěrhú’nǔt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鲁伦(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噜伦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竿

    读音:Gān【综】 春秋时齐景公时竿秀,以过系狱,荀伯玉曰:使得自新,必饮灭洗胃,吞刀刮肠,见《姓氏注谱》(60,62)。【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姓氏词

  • 逢公

    读音:féng gōng【源】 楚大夫逢公子仲之后,见《姓考》(17,62)及《广韵》(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 “以国名为姓氏。‘出自夏商之世

  • 布爾喀金

    读音:Bù’ěrkājīn【综】 清镶红旗蒙古护军克史图之妻为布尔喀金氏(260)。

  • 读音:Kē柯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自姬姓。春秋时有吴国公子柯卢,其后代以“柯”字为姓氏。二是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遂为柯姓。三是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

  • 读音:huī姓见《万姓统谱》。

  • 读音:nì【源】 见《姓苑》(9,60,62)、《广韵》(11)、《古今姓氏书辨证》(7)。或系春秋时楚人桀溺之后(15,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初见於 《姓苑》,其注云: “